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92次组卷 | 66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新桥中学2022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2020-07-12更新 | 8038次组卷 | 113卷引用:广东肇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9-01-30更新 | 3406次组卷 | 97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统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2019-01-30更新 | 3100次组卷 | 122卷引用:2011年广东省高考真题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代净明道创始人西山道士刘玉提倡用“日知录”“功过格”一类善书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希图通过格守道德而成仙得道。这反映了
A.道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道思想开始合流
C.道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017-04-21更新 | 2634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敦煌莫高窟中所存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塑像,身上斜披印度袈裟,头顶扎扁圆形发髻保留键陀螺样式;而中唐时期的胁侍菩萨塑像则肤色白净,表情随和,保留唐代平民的两片螺圆形发髻。这种变化反映出
A.隋唐文化的开放包容B.儒学主流地位的丧失
C.佛教文化逐渐本土化D.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2020-12-08更新 | 968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明理学吸取“佛老”的哲学理论成果,靠近人生哲学,得心应手地把儒学从一种政治制度的论证方式,讲成精神生活的安顿方式。这反映了
A.传统儒学受到异质文化的冲击B.儒学复兴促进程朱理学的发展
C.人生哲学成为时代的精神动力D.士人阶层实现思想的综合创新
2020-06-27更新 | 623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魏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复杂尖锐,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玄学、佛教、道教均盛行一时,得到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儒学理论无法有效应对现实问题B.抨击名教蔑视礼法的行为普遍存在
C.三教合一的潮流成为思想主流D.儒学吸收佛道思想产生新的思想体系
9 . 南朝梁武帝崇奉道教,重用炼丹师阿弘景等人;同时,他又推崇佛教,在全国各地广建佛教寺庙;他还撰写了《周易讲疏》《春秋答问》等儒学著作二百余卷。这说明梁武帝时期
A.佛道儒三教并列为统治思想B.社会主流思想受到挑战
C.开始出现"三教合一”趋势D.统治政策随国情变化而调整
10 . 魏晋之际,儒学受到佛道思想冲击,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主张;北宋时期,儒学家在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理学、心学相继出现。材料表明儒学
A.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B.对各派学说均能兼容
C.地位未因冲击而动摇D.具有自我调节的本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