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朱熹曾说“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但求众物比类之同,而不究一物性情之异,则于理之精微者有不察矣”。朱熹在此强调
A.经世致用B.知行合一C.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断言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提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的思想家是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王夫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关于朱熹的表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浙东学派的创立者B.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C.理学的集大成者D.认为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4 . 宋明一位理学家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这位理学家
A.为“理”生万物提供了依据B.是心学的开创者
C.编辑《四书》成为理学经典D.确定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2021-11-04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宁波效实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中把“良知”解释为:“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文中的“良知”是指
A.教条主义B.自然规律C.思想潮流D.内心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人聂豹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于身心一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吾良知本体之量”。材料反映出聂豹
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
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都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圣人心传的秘旨,强调以道心制约人心,以找回唐末五代以来被破坏了的伦理规范和价值理想,重建精神家园和价值理想。据此分析,程朱陆王等思想家都主张
A.理先于气,但不能离开气B.扫落物欲,发明本心
C.存天理,灭人欲D.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一首歌的歌词如下:“功如忠肃,学似文成,自古名贤数浙人……”。歌词中的“忠肃”是指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杭州府钱塘县人)。以下思想言论来自歌词中的“文成”的是
A.“昔受学于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满街都是圣人”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021-04-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一位理学家提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该理学家主张
①格物致知 ②循序渐进 ③本心体悟 ④知行合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3-29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