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A.韩非
B.朱熹
C.陆九渊
D.王守仁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

——周德伟《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认为一个人从政应该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018-11-24更新 | 448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上海新纪元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3 . 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2018-10-15更新 | 1161次组卷 | 2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浙江省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思想家陆九渊曾赋诗:“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其主张
①强调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②扫落枝叶,直奔主题
③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
④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该材料分析错误的是
A.朱熹认为穷理应该格物致知
B.二陆认为穷理要发明本心
C.双方在世界本原立场上根本对立
D.双方思想都属于新儒学
6 . 时序观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下表所列,依照历史信息所属的历史时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时期历史信息
明码标价半两钱标准衡器直道
“计工受值”王阳明铜活字“通番禁令”
“九市”市籍司隶校尉“五都”
参知政事“瓷路”《武经总要》石普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④②
D.④②③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将“贪官酷吏,肆虐为奸;民为困穷,恣肆交作”等现实问题归因为“良知之学不明”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孔子B.朱熹
C.王阳明D.顾炎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018-06-09更新 | 8896次组卷 | 13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这反映了朱熹
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
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
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