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
2021-12-0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新世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吕思勉评价古代某思想家时说,他于致用之学,以及孔门的经,极意考究。他要把天下的物,格得“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后“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该思想家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心学和理学的交锋B.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2020-11-01更新 | 204次组卷 | 47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因定居陕西眉县横渠镇而被称为“横渠先生”)说:“(人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名言一直为人们传颂,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旨在说明
A.圣贤对社会进步的贡献B.心学的内容和地位作用
C.人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D.读书求学应该谦虚谨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
A.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
D.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
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
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
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2019-05-12更新 | 523次组卷 | 30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B.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
C.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D.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
2019-01-05更新 | 23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年内蒙古集宁一中东校区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朱熹《朱子大全》卷十四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

材料三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其实质。
(2)材料二反映的书法、绘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理学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时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9 . “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为政以德”“节用爱人”
B.“万物只有一个天理”
C.“致良知”“知行合一”
D.“民贵君轻”

10 . “欲”与生俱来,源于内心的渴望,关系到人性完善以及人类生活的和谐。儒学大家们都将“欲”作为自己研究的重要问题。

材料一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故圣人之制民,使之有欲,不得过节;使之敦朴,不得无欲;无欲有欲,各得以足,而君道得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材料三   欲是情发出来底。心如水,性犹水之静,情则水之流,欲则水之波澜,但波澜有好底,有不好底。欲之好底,如我欲仁之类;不好底,则一向奔驰出去,若波涛翻滚。大段不好底欲,则灭却天理。如水之壅决,无所不害。

——《朱子语类》卷5

材料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两段材料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三说明朱熹区分“欲”之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指出朱熹思想的特点。

(3)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人欲观。他超越前人的见解是什么?据材料分析其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