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18 道试题
1 .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理学在宋代已经成为官方哲学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
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D.理学思想家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2 . 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谱录,如《梅谱》、《牡丹谱》、《海棠谱》、《荔枝谱》、《橘录》、《蟹谱》、《昆虫草木略》、《禽经》等。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A.关注自然科学成为风尚B.重文轻武远离政治险恶
C.经世致用思潮惠及生灵D.格物致知时代精神探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明代以前的英雄豪杰观带有显著的“圣人”性质,甚至可以“不近人情”。明代却趋于理性化,不止认同英雄有情,“儿女情,英雄气,并行不悖”,且推项羽为英雄第一、以曹操和勾践为英雄。这一变化(     
A.与心学思潮息息相关B.说明民本思想成为主流
C.和孔孟学说理念不符D.反映圣人崇拜有所弱化
2023-12-02更新 | 1184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年1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中华文化史》的第七章部分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章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的勃兴

节次(节选)标题子目(节选)
第二节从儒学复兴到理学构建(一)岑寂后的复兴
(二)两宋理学
第四节文人天地(一)以婉约含蓄为主格调的宋词
(二)品味高雅的宋画
(1)根据目录中的“标题”,宋朝在哪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南宋“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谁?在“文人天地”的“宋词”或“宋画”中任选一个方面写出两个具有不同风格的派别。
2023-10-2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位思想家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该思想家的上述主张是(     
A.强调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B.带有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
C.蕴含着格物致知的实践论D.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
6 . 下表所示为朱熹的部分活动,下列活动(     
时间活动
隆兴元年(1163年)编《论语训蒙口义》
淳熙元年(1174年)编《弟子职》《女戒》
绍熙元年(1190年)刊《四经》于(漳州)郡并作序;刊《大学章句》《小学》《家仪》《乡仪》于临漳学官
A.冲击了社会道德秩序
B.促进了儒学向基层渗透
C.实现了儒学教育的普及化
D.使儒家道德伦理更具约束力
7 . 南宋的朱熹说:"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由此可以看出,朱熹的主张是(     
A.心是万物的本原B.存天理,灭人欲C.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
2023-09-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会考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物物皆有其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摘编自《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

材料三《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1891-1895年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的著作。《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尊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董仲舒“尊崇儒术”的理由。
(2)列举两位材料二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相较于材料一,这一思想对儒家思想发展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分析其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两部著作的实质和影响。
9 . 在朱熹看来“理只是这一个。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朱熹强调的“理”是(     
A.超越时空的精神实体B.独立的思考与科学的判断
C.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D.追求幸福的物质欲望
2023-08-0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欲富贵而恶贫贱,人之常情。”“设言富若可求,则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循天理,则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已随之。”据此推断,朱熹主张(     
A.合理调节物质生产与利益分配B.追求财富与道德伦理相互统一
C.追求财富是人的合理欲求D.存天理消灭追求财富的欲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