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朱熹说:“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佛说万理俱空,吾儒说万理俱实。”他认为“人心”和“理”是一体的,而佛教“人心”和“理”是分离的。这反映了朱熹
A.主张人放弃一切欲望
B.吸收了佛教有益成分
C.倡导和谐的社会秩序
D.反对佛教的禁欲主义
2 . 下列言论出现的顺序是
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②“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③“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④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3 . “中兴陆学,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以不世出之天姿,演畅此愚夫愚妇与知与能的真理……在宋明学者中,乃莫与伦比。”这里高度评价的是
A.朱熹B.李贽C.王阳明D.黄宗羲
4 . 黄斡(11521221)曾说:自周以来,任传道之意,得统之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日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材料中的“先生”是指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黄宗羲
5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心即理也”的认识,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发明本心”。这一人生活在
A.北宋B.南宋C.明代D.清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朱熹说,“太极只是一个理,迤逦分作两个气,里面动底是阳,静底是阴,又分作五行,又散为万物”。可见,朱熹认为
A.理就是太极的阴阳变化B.富于变化的气推动理的形成
C.万事万物皆产生于气D.气后于理产生,且是不变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某学者在晚年将其学说体系归纳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该学者是
A.程颐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下列对文中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吃饭应该追求食不厌精B.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
C.人应该无私无欲D.天理与人欲是统一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修养论方面,明代王守仁提出:“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也。”下列观点,实质上与其相同的是
A.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二程:灭私欲则天理明矣
C.王夫之:天地之化日新
D.张载: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2016-11-27更新 | 1085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届浙江杭州地区七校高三上期期末模拟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言论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墨子B.朱熹
C.陆九渊D.王守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