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016-11-27更新 | 354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2届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四次联考历史试卷
2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016-11-18更新 | 2023次组卷 | 10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
2016-11-18更新 | 633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届河南省郑州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王守仁主张“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这是进一步发挥了儒家
A.“仁”的思想B.“礼”的学说C.德政思想D.民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
2016-11-04更新 | 369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实验高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周敦颐曾论及“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可见理学对“乐”的追求是(       
A.心外无理,心外无乐B.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格苦致乐D.精神超越,身心和谐
2015-07-3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中学高三高考考前仿真02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良知之说的突出意义在于
A.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B.强调了天理的重要性
C.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我国古代某思想家指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下列各项中,该思想家最为赞成的是
A.欲存天理,必遏人欲B.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C.心即理也,发明本心D.清静无为,返璞归真
2013-08-28更新 | 7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下学期考前仿真考试历史试卷
9 . 范晔在《后汉书·列女传序》中说:“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高士弘清淳之风,贞女亮明白之节”,因此为女子作传。所列之人均为乐羊子妻、班昭、蔡文姬等或安贫乐道,或博学多才,或躬身节行,或刚烈守节的奇女子。但宋明以后,正史中的《烈女传》多记述的是一些恪守三从四德,把“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作为一生信条挚守的贞节妇女。列女到烈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女子道德觉悟的提高B.史学家缩小对列女作传的范围
C.宋明理学的影响D.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
2011-10-15更新 | 9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第一次周考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