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宇宙天体运行规律B.君权神授的理论
C.“天人感应”理论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乾隆年间,推崇事功的做法在理学官僚群体中相当流行。大学士陈宏谋就曾高度评价前朝某位学者“学能实践,事功卓然,后儒罕及”。这位“前朝学者”的主要观点是
A.知行合一B.正君心
C.宇宙便是吾心D.格物致知
3 . 嘉靖元年十月,礼科给事中在奏疏中说:“三代而下,论正学者莫如朱熹,近有倡为异学者,大率取陆九渊之简便,而以朱熹为支离。好高务名之士群然从之。宣严禁,以正士习。”材料中的异学
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C.主张整治人心挽救统治D.糅合道家、法家思想
2020-07-04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南宋的某一知识分子群体对朝廷无力收复失地倍感失望,而且也非常明白北宋朝廷大兴变法的弊端。因此他们主张从基层入手,变革家族和村社,通过兴办学校和制作出版物来普及知识,建立一个更加理想的社会。由此可知,该知识分子群体
A.践行格物致知B.倡导天下为公
C.倡导基层革命D.倡导文教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混天说、混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朱熹开展这些研究的目的是
A.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B.实现经世致用的儒家理想
C.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D.建立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
2020-06-07更新 | 439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王守仁的这一观点
A.肯定了人的自我价值B.是需学回归孔孟本源的体现
C.说明早期民主思想已经产生D.印证了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昌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B.确立了理学官方地位
C.加强了乡村道德教化D.开创了封建伦理纲常
8 .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出致良知。良知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这位思想家是
A.顾炎武B.王守仁C.王夫之D.朱熹
9 . 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二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遢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针对上述问题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明清儒学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现实价值。28。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该诗意在
A.赞美池塘优美的风景B.强调书法取法于自然
C.克制欲望来探究天理D.借自然现象说明事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