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张载讲“心能尽性”,朱熹讲“心统性情”,陆九渊讲“尽心”,王守仁讲“致良知”。其共同之处是
A.强调知行合一的理念B.突出了人的主体思维
C.推动理学心学的统一D.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
2021-12-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王艮为王阳明的弟子。王艮的一生对泰州学派作出很大贡献。他的学生大多为下层群众,计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487人。由于他非经院出身,一生文词著述很少,着重口传心授,使“愚夫愚妇”明白易懂。材料表明此时的心学
A.主张工商皆本B.反对君主专制C.代表市民阶层D.有世俗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朝儒家东林学派“贵实行”,重视“躬行”,提倡做学问要“参求”、“理会”“判明”、“印证”、“体验”和坚持,要“讲”、“习”结合并进行“印证”。这种主张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B.吸取了西方的实证精神
C.否定“奇技淫巧”观念D.是针对心学务虚的反动
4 . “二程”对于天人之际的追求有两方面突破:一是明确了仁爱之理的基础性地位;二是指明了通过涵养用敬和进学致知的方式追求超越性的基本功夫,原本有限的存在者便可与无限的超越性相互沟通。据此可知,二程致力于
A.构建儒家的哲学体系B.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
C.促进儒佛道三教合流D.探寻万事万物的本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朱熹主张教育要培养“明万事而奉天职”的人。“万事”即社会上的一切人事:大则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小则视听、言动、周旋、食息等动作。“天职”就是一切人事都是人分内所应当作的。由此可知,朱熹主张培养
A.遵守三纲五常的人B.具有全面素养的人
C.恪守忠孝观念的人D.懂得格物致知的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程颢认为仁者必须把自己与物切实的感受融为一体,强调“不须穷索”的直觉体会,只要经过诚敬的修养,就会体验到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浑然整体之大成。如何体认天理,程颢偏重于
A.格物致知B.内心感悟C.经世致用D.要知行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不是先寻了枝叶然后去种根”。此材料的观点意在
A.加强道德修养恢复内在善性B.提倡唯物史观启迪思维方法
C.利用外在天理约束后天欲望D.主张探究万物以明道德之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由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
A.丰富儒学的教育内容B.穷理与人伦日用的贯通
C.发明本心的求理方法D.格物是为善去恶的过程
2021-04-22更新 | 817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