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他认为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致,即实行。他所说的“良知”指
A.心理自觉,扬善抑恶B.强调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C.恢复良心,学以致圣D.回复善良,以理统情
2022-02-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五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王守仁在平定叛乱时,通过讲学批判朱熹,强调圣人与愚夫愚妇的区别只在一念之差。泰州学派的李贽更是指出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上述思想
A.暗含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B.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D.隐含一定的平等叛逆色彩
3 . 朱熹说:“为政以德,非是不用刑罚号令,但以德先之耳。以德先之,则政皆是德。不待作为,而天下归之,如众星拱北极也。”这反映出朱熹
A.主张以德为本B.强调道德教化
C.提倡爱民惠民D.重视举贤任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主张通过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认为,儿童只有从小明确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和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才能正确地树立自己的道德准则。在家庭教育中,他认为“读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读书能唤醒内在“善”,使得个体得以成长,完善自我生命。在人际交往等方面他也提出了一整套的修身立命的教育思想。朱熹的家国情怀具有古代士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共性,他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表现,“万物皆有此理,皆出于一源。为君须仁,为臣须放,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由于朱真的自身经历,他提出“一心之谓诚,尽己之谓忠”的论说,他认为“忠”不仅仅是政治口号,还是从上到下都应践行的准则,他把“忠”置于天理之中,大力论述了其价值的合法和合理性。

——摘编自甘秋月《论朱熹诗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亡国”与“亡天下”加以辨析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黄宗羲也指出:“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这种思想突破了传统的忠于一家一姓的狭鹽爱国主义,具有极大地进步意义,为近代爱国志士们所推崇和景仰。

——摘编自戴叶《论明清之际实学思潮中的经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的教育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实学家的家国情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种家国情怀的进步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朝儒家东林学派“贵实行”,重视“躬行”,提倡做学问要“参求”、“理会”“判明”、“印证”、“体验”和坚持,要“讲”、“习”结合并进行“印证”。这种主张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B.吸取了西方的实证精神
C.否定“奇技淫巧”观念D.是针对心学务虚的反动
2021-11-02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二程”对于天人之际的追求有两方面突破:一是明确了仁爱之理的基础性地位;二是指明了通过涵养用敬和进学致知的方式追求超越性的基本功夫,原本有限的存在者便可与无限的超越性相互沟通。据此可知,二程致力于
A.构建儒家的哲学体系B.劝导统治者施行仁政
C.促进儒佛道三教合流D.探寻万事万物的本源
7 . 明代,赵瓮“常念丽江丧祭过侈,乃取考亭(书院名,朱熹曾于此讲学)《家礼》,酌以俗宜,编次为书,名曰《丧礼仪节》。发梓以遗乡闾,乡人翕然从之”。此外,“如冯善、汪堤、吕坤、宋氟吕维祺等人无不如此”。这反映出明代部分学者
A.助长了基层社会奢靡之风B.恪守程朱理学的人伦规范
C.注重儒家伦理原则的践行D.力推社会主流观念的转变
8 . 朱熹在解释“格物致知”时说,只是对一事一物具体之理的认识而并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对最高天理的认识,人之心应指向最高层次的知识。“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据此可知,朱熹认为“格物致知”的终极目标是
A.实现思想的统一B.探求科学之真
C.追求政治的清明D.探寻道德之善
9 . 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表明朱熹主张
A.万事万物客观存在B.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C.各种事物均包含理D.天理人欲相互依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陆九渊认为教育可使人存心养心和去蒙蔽、明天理。在内容上,他把一般知识及技能技巧归纳为道、艺两大部分,主张以道为主,以艺为辅,认为只有通过对道的深入体会,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艺,才能学以成人。可见,陆九渊
A.强调把读书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B.认为心本原使教育内容流于空洞
C.认为教育治学的目的是探寻技艺D.倡导教育要兼顾教化性和实用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