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冯道是五代时有名的大臣,一生经历四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做过六位皇帝的宰相,当时人对此津津乐道,但是从宋代开始,人们对冯道的这种几易其主行为不耻。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宋代
A.儒学的复兴B.国力的下降C.诗词的教化D.风气的保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绣楼在明清大规模出现,让这些“十三上楼,十四盘头,十五出嫁”的年轻女子,在这里除了做刺绣等活计外主要是静修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读读女儿经、烈女传,指引她们走上追求妇德妇道的人生之路。这反映了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C.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D.宋明理学的发展完善
2021-07-12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B卷)
3 . 金履详说:“国,天下之国:家,天下之家也。君之者,长之而已,固非其所得私也,况可以专其利以自私哉?”叶适说:“有民而后有君,有天下而后有国。”上述理学家
A.要求限制皇权过度膨胀B.反对空谈脱离社会现实
C.主张君民一体君民共治D.讲求道德修养完善人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辩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通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
2021-06-09更新 | 3824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2021-06-09更新 | 9494次组卷 | 78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三)历史试题
6 .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2021-06-08更新 | 17984次组卷 | 13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3- 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一理学。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16--18世纪,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据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普通高中教科书《文化交流与传播》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宋明理学对先秦两汉儒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A.提出“理”实现儒学的哲理化B.提出“仁与万物俱生”
C.强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强调民本和人性的善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代著名史学家范祖禹(104I-1098年)在其著作《唐鉴》中,批评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乃"悖天理,灭人伦"之举;视武则天统治为"母后祸乱",拒绝使用武则天年号。此举意在
A.总结前代弊端为现实服务B.强调历史史实的研究价值
C.把儒家义理作为评判标准D.树立严谨求实的考证学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元朝中期开科举时,当时的宰相向皇帝上奏:“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酶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元朝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四书五经是儒家经书代表B.程朱理学有助巩固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C.以词赋取人唐朝已经实践D.蒙古统治者不完全理解汉族文学创作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