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1 . 唐代书法艺术“尚法”,积极浪漫且感性,楷书、草书多样发展,法意相参;宋代书法艺术“尚意”,向内收敛,消极沉静,理性行书大兴,以闲适为主调,意趣兼备。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A.理学思想的影响B.书法技巧的成熟
C.政局变动的频繁D.商品经济的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要认识世界,要找回“天理”,可从分析万物下手,识其“气”性,最终得其“理”。这就是所谓“格物致知”。朱熹对《礼运》中月有盈缺问题的怀疑,鲜明地体现了科技所要求的怀疑精神,在当时无疑是积极的思想观念。理学家们强烈地探讨自然的兴趣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昌明的时代,不仅有世界三大发明的完成,而且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学、工农业、纺织技术以及火药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摘编自宋时磊《国学学术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主要是以文化观念的形态呈现,由思想精英们揭示的科学态度、科学信仰和科学方法,作为一种内在解放力量蕴含于新的价值观念当中,汇成了一股以文化的、伦理觉悟为号召,以启蒙为目的的救国思潮,他们将启蒙建立在对科学的依赖之上,使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成为理性精神的固有品质、他们认为科学所带来的技术、政治和经济变革,只是科学功能的一方面。科学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人们提供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于是,推翻不合理的伦理价值体系,树立新的秩序原则,培养独立人格,改善社会与人生的境遇,种种文化救国的主张背后都无不体现着科学理性精神。

——摘编自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格物致知”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科学”的内涵及其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佛教经典云:‘佛为一大因缘出现于世。’中国自秦以后,迄于今日,其思想演变之历程,至繁至久,要之,只为一大事因缘,即新儒学之产生及其传衍而已。”下列各项中符合陈寅恪所说的“新儒学”的是
A.建构起天人一统的系统图式B.构造起人伦核心的儒学体系
C.形成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D.为汉唐大一统奠定思想基础
4 . 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并简述宋明理学的影响。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文化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文化主张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5 .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后发现,“忠观念”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7.97%,在宋代官修史书中所占的比例为15.89%,在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所占的比例为22.71%,越往后世“忠观念”出现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2020-12-05更新 | 627次组卷 | 5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初,词作为南方小国的亡国之音,是人人望而生畏的文化腐朽物,体现着南方颓废的文风和士风。后来,大量士大夫参与了词的创作,改变了其创作风格,如岳飞和辛弃疾等,都写出了很多高亢嘹亮、心怀天下的词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文化重心的转移B.诗歌的衰落
C.民族矛盾的激化D.理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为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此画描绘的是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情景。此作品体现了当时
A.政府的文化政策异常严酷B.风俗画成为画坛的创作主流
C.理学思想逐渐趋于世俗化D.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
8 . 朱熹所著《家礼》,旨在“明君臣、父子、夫妇之伦,序亲疏贵贱之仪”。他的《小学》,专从儿童教育方面,讲述“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同时理学家还通过书院讲学的方式,向社会各阶层人士宣扬封建伦理纲常。这体现出
A.儒家学说开始影响民众的生活B.理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纲常伦理的传播推动理学成熟D.儒学开启了宗教化进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在房产交易方面建立了许多完备的制度,其中的“求田问舍”制度规定:当有房厂而要出售时,业主必须先征询族人、邻人们的意见,上述人群享有优先购买权,这一制度在此后历代沿用。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严格限制房产交易B.坊市制度推动市场繁荣
C.经济交易渗透儒家伦理D.不抑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2020-11-20更新 | 177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宋代理学家都积极地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也不努力于仕途,追求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他们的做法(  )
A.有利于理学的思辨化B.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
C.有利于教育体制革新D.迎合了市民阶层需要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