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8 道试题
1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3 . 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忠义英雄,其忠义思想的来源应该包括
①孔子的“仁”“礼”主张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③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思想     ④明清之际的反传统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士人群体急遽发展与壮大,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提倡明体达用之学,把求理致用两者结合起来。司马光修成《资治通鉴》,其旨在“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禹侮、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对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失利表示不满,都多次从“忧国”的角度发出改革时弊的呼声。宋儒们在学术上提倡求新,张载认为:“义理有疑,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程颐认为:“君子之学必日断,日新者日进也。”由此两宋儒学形成了理学、荆公学派等诸多流派,异彩纷呈。

——摘编自吴怀棋《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人们对于儒学的意识形态和帝国统治的信心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中国人心中天朝上国的形象受到冲击,士大夫开始非常自觉而积极地改变,以期回应“西潮”的挑战。1895年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已经“与自强运动时期颇不相同。自强时期的求变求新,尚是相信中国的道统、中国的文化不可变,故其求变求新仅及于器物层面。而他们已经开始相信精神文化层面亦必须同时有所改变”。激进的变法者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引入了从达尔文、斯宾塞到赫胥黎的进化理论。为自己的政治行为寻找新的正当性依据,也为解释“时势”,顺应“时势”提供了一个历史目的论的参照体系。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家士人群体的思想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士大夫自觉而积极改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两宋时期,从百姓人家到士大夫家庭甚至皇室,妇女改嫁的现象比较普遍。法律上没有限制女性改嫁的条文,社会风气也不以再嫁为耻。由此可知当时
A.妇女地位明显提高B.追求幸福成为潮流
C.市民阶层日益壮大D.程朱理学影响有限
6 . 元朝虽为来自大漠的蒙古人所建,但在理学发展史中,却是强化程朱学派主流学术地位的时代。其主要原因是元朝
A.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B.确立了殿试制度
C.将《四书集注》定为科举依据D.尚未形成心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虽然宋儒对节义之说多有提倡,但民间改嫁之风司空见惯,如四川妇人刘娥,本是银匠龚美之妻,因嫌弃夫贫而改嫁襄王赵元侃。后襄王当上皇帝,是为宋真宗,刘氏则被册封为皇后,时人不以为怪。这表明
A.皇帝有意打击儒家学说B.妇女拥有婚姻自主权力
C.理学思想尚未成为主流D.经济发展导致道德堕落
8 . 公元12—13世纪某一学说的诞生及兴盛深刻影响了包括朝鲜、越南、日本在内的东亚。这里的“某一学说”是指
A.经世致用B.程朱理学C.阳明心学D.工商皆本
9 .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强化
C.程朱理学的盛行D.审美意识的觉醒
2020-08-15更新 | 237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上饶县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皇祐四年,全国疫病流行。宋仁宗发布诏令,询问政令传达和执行的情况,并规定凡是有关州县疫情的公文及臣僚奏疏直达于上。受国家的重视,医学家、儒士文人编撰方书之风盛行,这些方书著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宗教人土和社会民众在国家瘟疫救治体系中也发挥了辅助作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北宋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社会力量承担防疫主体责任
C.宋朝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宋代的儒学注重社会责任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