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顾炎武生辗转,步游天下。他发现“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从而感慨“治化之进退,诚为可忧”:由此可知,顾炎武
A.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B.强调匹夫保天下之责
C.心忧当世之集权治理D.感慨明清国力之衰退
2022-06-12更新 | 674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西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孔子奔走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清之际顾炎武实地考察许多州县,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晚清时期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康有为: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宪法乃维新之路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21-06-02更新 | 547次组卷 | 4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王夫之在家训中提到:“能士者士,其次医,次则农工商贾,各惟其力其时”,要将自己的职业与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清代学者焦循在《里堂家训》中提到:“学者以治生为要”,并主张“士农工商四者皆可为”。这些家训
A.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B.强化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C.体现了经世致用理念D.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体现了
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黄宗羲提出“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备矣”,他赞颂古代学者“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由此可知,黄宗羲强调
A.君主以民为本B.反对君主专制
C.经世致用思想D.实行以德治国
2021-05-01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盘庚)记载,盘庚认为帝王要把小民放在心中,表示“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周取代了殷商的统治,同时殷商推行的民本的政治理念被传承下来。同样,中国古代独有的社会结构,即社会关系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结成的五伦关系,社会被一层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的纱幕所笼罩,保持着一种天然的“亲亲”和“尊尊”的宗法联系。汉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即是争民心之举,民众不仅是统治和压迫剥削的对象,也是可利用和可借助的重要政治力量。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材料二   武德九年,唐太宗对于唐高祖大封宗室为王的政策进行了调整,将数十位宗室郡王皆降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他的理由是,“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已之宗族乎!”毕竟那么多的郡王是一个庞大的特权集团,“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

——摘编自刘后滨《唐太宗如何提升民心指数》

材料三   黄宗羲不再从血缘关系看待和解析以民为本,他从人的权利与自由的政治和道德观出发,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政治主张。这是与古代的以民为本主张的本质区别,是对封建专制压迫人民,蔑视人的权利和自由的挑战,是对几千年反人道、反人性的“三纲”政治和道德的批判。

——摘编自陈谷嘉《中国文明起源的特殊路径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产生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维护民生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发展民本思想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王夫之认为“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这表明他
A.强调郡县制存在有其必然性
B.通过理学解释治乱兴衰
C.意识到郡县制改革的迫切性
D.利用盛衰论谴告统治者
2016-11-27更新 | 229次组卷 | 2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夫之明确指出:“天之命,有理而无心者也……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由此可知,王夫之
A.把自然规律与人伦物理相统一
B.全面地继承了程朱理学
C.唯物地批判了儒学的“天命论”
D.系统地总结了传统儒学
9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黄宗羲这一表述
A.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B.反对诸侯分封和藩镇割据
C.具有近代的民主法治情神D.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2017-08-07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一(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顾炎武在《与施愚山书》中说:“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判断顾炎武主张
A.不可尽信圣人之言
B.坚守理学教诲
C.儒学最终形成于宋代
D.发扬孔孟之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