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
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020-07-11更新 | 7928次组卷 | 8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阶段(二)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顾炎武指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古之人君,未尝讳言财也。……民得其利,则财源通而有益于官;官专其利,则财源塞而必损于民。”认为自万历中期以来,正是由于“为人上者”只图“求利”,导致“民生愈贫,国计亦愈窘”的局面。这体现出顾炎武(     
A.倡导学以致用B.推崇民本思想C.主张均分财富D.强调居安思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顾炎武《日知录》记载,明朝在地方邑里,皆设置申明、旌善二亭,民有善恶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以示奖惩。这表明
A.政府对基层的治理得到加强B.宗法血缘对社会的影响减弱
C.儒家自觉承担社会教化职责D.明代基层管理自治色彩浓厚
2022-05-28更新 | 47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2019-01-30更新 | 2820次组卷 | 8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阳明心学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空疏已达极点,针对学风空疏,明末清初学者起而提倡“实学”。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文学兴起B.思辨哲学没落C.儒学地位动摇D.经世思潮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顾炎武著作颇丰,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两部地理学著作、文集七论(《郡县论》《钱粮论》《生员论》《军制论》《钱法论《田功论》《形势论》)和读史札记《日知录》。其著作都是为研究‘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而作。据此可知,顾炎武
A.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具有经世致用的精神
C.主张重建儒家信仰体系D.改变了学术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王夫之在《尚书引义·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据此判断,王夫之这一说法(     
A.受到了西学东渐的影响B.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为主要目标
C.具有一定民主启蒙色彩D.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2021-09-04更新 | 617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7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四《从祀》条中说:“周程张朱五子从祀,定于理宗淳祐元年,颜曾思孟四子配享,定于度宗咸淳二年。自此以后,国无异论,士无异习。历元至明,先王之统亡,而先王之道存。理宗之功大矣!”从这段论述看出顾炎武(     
A.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重视道德气节
C.是程朱理学道统的坚定维护者D.重视“经世致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