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93 道试题
1 . 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赋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材料二   朱熹所处的南宋时代,内忧外患,危机四伏,整个社会道德失范……朱熹认为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提出“谨守力行以践其实”。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

材料三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起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

——摘编自习近平讲话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习近平讲话”指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
2023-12-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鼎革之际,中国社会经历了“海徙山移”的历史巨变,士人们开始对传统帝制时代的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其中唐甄(16301704)以平等思想激烈地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平等问题的思想家。唐甄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天然的权利。他又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建立新的君臣关系,批判社会贫富悬殊。在家庭伦理领域,唐甄提出“父母,一也:父之父母,母之父母,亦一也。男女,一也;男之子,女之子,亦一也”,主张夫妇之间应该“敬且和”。

——摘编自梁靖《唐甄的平等思想及其特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黑人是最早和最热心斥责欧洲兴起法西斯主义的美国人”。据统计,截至1940年冬,美国75%的国防工业不接受黑人,即使到19413月,在17.5万名接受过国防工业生产培训的人中,也只有4600名黑人。二战使黑人看到了争取种族平等的希望,二战期间,美国国内各种关心种族权利的组织空前活跃。在大萧条中失业的黑人工人也终于因为战争再次找到工作,但是战争的结束也意味着这一切的结束。如黑人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指出的那样,他们所受的待遇使美国白人大大丧失了人们的尊重。战争前后的经历刺激了黑人的民族意识、平等意识和寻求变革的渴望。二战期间黑人反种族歧视的斗争最终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为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

——摘编自燕青《浅析二战对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美国黑人的平等意识与唐甄平等思想的共同诉求,并分别简评二者的影响。
3 . 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的呈现B.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C.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D.儒家思想批判和继承
4 . 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思想家主张
黄宗羲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提倡个性自由B.批判君主专制
C.提倡“仁政’D.主张“工商皆本”
2023-11-1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朝中期起,思想界出现新变化,下列有关思想家及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顾炎武致良知
B黄宗羲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C王守仁格物致知
D董仲舒存天理,灭人欲
A.AB.BC.CD.D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丰富而深刻。他提出“利在于民,犹在国”的原则,强调“天子不能与万物争权”“民得其利则财源通”。他还主张,对手工制造业、矿冶业和商业等行业,封建国家应“一税之后,不问其所之”。他还指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是常情也。……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认为应通过尊重人的本性来管理经济。他主张要“藏富于民”,指出“有生财之方,而后赋税可得而收也”。财政分配应兼顾中央和地方,要使“州郡有余”。发展社会经济要“与天下同利”,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这些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彩。

——摘编自田泽滨《顾炎武经济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主要经济思想。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2)阅读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为什么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并分析其主张没有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
2023-10-0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阳明心学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空疏已达极点,针对学风空疏,明末清初学者起而提倡“实学”。这反映了当时(     
A.市民文学兴起B.思辨哲学没落C.儒学地位动摇D.经世思潮产生
10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3-06-15更新 | 126次组卷 | 3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基础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