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末清初思想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清初思想家唐甄认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死刑次之,盗贼次之……农安于田,贾安于市,财用足,礼义兴,不轻犯法,是去残去盗之本也。”该思想(     
A.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儒家学说B.根源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C.意在维护小农经济主体地位D.体现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
2023-05-25更新 | 46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顾炎武遍游天下,他发现“天下州之为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进而感慨道“治化之进退,诚为可忧”。由此可知,顾炎武
A.心系天下,倡导经世致用B.揭示出明清国力衰退的危机
C.反对大兴土木、奢靡浪费D.反思了过度集权的历史教训
2022-04-27更新 | 35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明清时期的科学家徐光启主张“如历法、算法、火攻水法之类,皆探两仪之奥,资兵农之用,为永世利”,思想家黄宗羲则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地理学家徐弘祖提出“大丈夫当朝碧海而幕苍梧”。这表明,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们
A.探索实行“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B.践行了“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
C.具体应用“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
D.顺应了“西学东渐”的时代需求
2022-04-26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预测卷(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五代十国时期,政治混乱黑暗,社会动荡不安,对此,北宋有儒学家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指导思想;明清之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出发点是
A.构建新时期的儒学体系B.提倡知行合一的思想
C.激发士人的社会责任感D.重建旧时代伦理秩序
2022-02-14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中国古代的“天下观”]

材料一  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边界,只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入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仁义得不到发扬),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不)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顺应)而恤之(体恤百姓的私情)。……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相关内容,归纳“‘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天下观”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2020-11-04更新 | 538次组卷 | 66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段高三联合考试高三年级历史科试卷
8 . 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反映了明清之际
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的窠臼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
C.中西文化同源的雏形初现D.古典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王夫之将“天下”与“中国”相对而称。他说:“故吾所知者,中国之天下。”言下之意,世界上还有他所不知的中国之外的天下。这表明他
A.弘扬了人类进化史观B.突破了华夏中心观念
C.论证了物质的不灭性D.超越了民主思想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教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调
A.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B.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
C.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D.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
2019-12-19更新 | 96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届湖北省黄冈市高三模拟文综测试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