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材料二孔子被古代帝王奉为圣人,对孔子的追封自鲁哀公始(公元前479年),直至清朝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材料三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害,定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材料四十五六世纪以后,儒学思想逐渐出现所谓“坐标转位”或“基调转换”的重大变化……若干学者也指出,这股思潮转向绝非单纯的哲学思辨的结果,而是和时代脉动的重大变迁——如商业化与都市化的急剧发展——互通声息、与时推移的产物,并影响到当代的宗教、文学以及新兴都会中的庶民文化、商人文化与女性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儒学思想的转向实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其历史意义也不可不谓深远重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时期儒学受到压制,而其他时期却又加封孔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孔子与朱熹义利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转向的深厚社会基础。
2018-02-06更新 | 84次组卷 | 4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押题专练
2 . 长期以来,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愚夫愚妇,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既是圣人条理处。”这说明王艮
A.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反对儒家传统思想
C.利于儒学“思辨化”
D.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分析未能开拓新路的原因。
4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A.主张君权神授思想B.思想受时代所局限
C.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2020-08-14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重难点突破)-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重难点突破(中外历史纲要)
5 .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2017-02-17更新 | 26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吉安市一中高三上周考一历史试卷
6 . 明清之际,王夫之系统地揭露王阳明心学“阳儒阴释”的本质,主张从进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东渐的作用
B.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C.儒学自身的发展
D.统治者开明的政策
2018-04-26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4日 明清儒学——《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必修3
2019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三、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经总结说:“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西周、秦、汉、元)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
2019-11-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101
8 .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A.改革科举制度
B.“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10 . 明初政府对百姓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小康之家“非绣衣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裹衣不华”。晚明百姓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宋明理学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奢侈之风盛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