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语句中都提到“天子”。按所涉及到的人物、事件演进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②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心
③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④天下为主,君为客……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2022-07-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朱熹认为“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黄宗羲认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他们意在
A.提倡节俭思想B.强调民本思想C.主张依法治国D.批判君主专制
2021-10-27更新 | 228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种主张都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021-10-10更新 | 337次组卷 | 9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期中历史卷
4 . 历史进程中的延续与变迁、继承与发展

材料一   



(1)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汉朝、唐朝、明清)的商业中心分布图。任意选取其中一幅地图,充分提取信息,判断其所属历史时期并说明判断原因。

材料二   孟子对民极为重视,他的著名之论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贵”指民的重要性而言,所谓“民贵"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民之向背关系着国家兴亡。其二,民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无民就断了君子的财源,无民则君子不能行事。孟子认为得民之道关键在于给人民物质利益,给人民以生活保障。

——摘编自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黄宗羲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概括孟子和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主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意义。
2021-08-12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明末清初,有位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位学者是
A.王守仁B.李贽C.顾炎武D.黄宗羲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工商皆本B.经世致用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天下为主,君为客
2020-08-20更新 | 207次组卷 | 29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高二12月考历史卷
7 . 下列是不同时期儒家学者提出的治国之道,其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①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④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2020-08-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进而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的思想家是
A.黄宗羲B.李贽C.顾炎武D.王夫之
2020-08-10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黄宗羲:“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黄宗羲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批判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思想
②黄宗羲重视史学的实用价值
③黄宗羲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
④黄宗羲致用的根本在于培养具有实际才干的“真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04-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

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