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王阳明认为,人们应当“致良知”,用反求内心的方法,达到高尚的思想境界;而黄宗羲提出,“致良知”的“致”是人的实际行为,而不是苦思冥想。黄宗羲的主张体现的精神是(     
A.重视考据B.反抗权威C.经世致用D.格物致知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厉、幽(周厉王、周幽王)之后,随着封建制度(分封制)松懈,礼崩乐坏,这种忧虑(崇德行、重人事,而以为天不足信的忧虑)更加严重。王纲解纽,诸侯相争,在由此而形成的新的政治格局中,民为邦本的地位更加凸显,其含义也更加丰富。诸子勃兴,百家争鸣,带来古典思想的突破和繁荣,传统的民本观念,亦在融合新旧经验的基础上,而有系统化的构造和表达。

——摘编自梁治平《民本思想源流》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反对君主“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视天下为人君囊中之私物”,“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他还认为君主应该养民,教民,“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四民异业而同道”应使之各尽其心,从而达到天下大治。

——摘编自林红《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民本思想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的认识。
2022-09-03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课时及单元测
3 . 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将《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清革命。这说明《明夷待访录》(     )。
A.代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提出了推翻清朝统治
C.实质是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
D.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明王朝统治因腐败而松弛,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萌动,程朱理学逐渐失去了控制力,阳明心学取而代之,很快风靡一时,文学界也出现了一种“率性而为”的风气,出现了一大批任性自适、狂放不羁的文人学士,他们极力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署名为李赟的《荣与堂本水浒传》评点本,它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人物性格论,开始了对小说人物形象性格的深入评论与分析,认为《水浒传》绝妙千古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刻画了人物形象各自不同的人性,强调“同而不同处有辩”,也就是特别注重性格大体相同的人物形象的个性不同之处。而这不同之处,是由各个人物不同的“派头”“光景”“家数”和“身份”等表现出来的,即由各个人物完全不会重复的个人生活经历所决定的。

——摘编自王国健《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与小说人物性格》

材料二   明清换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天崩地裂的巨大变化。明末农民大起义的风暴,其势如摧枯拉朽,庞大的明王朝顷刻瓦解,给予清初学人以强烈的刺激。清入关及其后20年的统一战争,中国社会遭受了剧痛,但随着清朝统治者逐步地调整政策,社会日趋稳定,也使广大汉族知识分子放弃了反清复明的幻想,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清初学人不断总结明灭亡的教训,探索天下治乱的根源,扭转明末“游谈无根”的空疏学风,遂使清初的思想文化界出现繁荣的局面。

——摘编自李治亭《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与堂本水浒传》评点本中有关个性解放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学风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1-10-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课堂好题精炼(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上三种主张都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遭到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2021-10-10更新 | 337次组卷 | 9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格物致知”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7 . 明末清初,黄宗羲主张,国家之根本在于制度建设,但其目的不在于维护帝王统治,而在于利于天下万民;通过完善“学校”制度和拓宽“取士”渠道使民众参与政治事务。由此可知,黄宗羲
A.发展了传统的儒家政治思想B.宣扬了儒家教育理念
C.抨击了科举选拔人才的弊病D.颠覆了传统儒家思想
8 .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时人推荐黄宗羲,他斥道“侍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两年后,黄宗羲遣其子代为修史。1687年,黄宗羲写道:今圣主持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
A.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缓和B.消除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C.巩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体现文化专制取得成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不习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动荡,宗社丘墟”。

——陈翠芳《中国儒学总论》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针对当时的政治弊端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黄宗羲的上述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0 . 当前中国部分学者和文化人提出倡导国学,以保持本民族精神,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弘扬文化传统。但部分学者则指出对待国学不能一味的倡导,而应科学对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训蒙读物,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之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中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材料二中的“梨洲”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中哪些“仍蹈袭孟子之故辙”,哪些又体现了“转变”。
(2)运用材料三评价黄宗羲的思想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2019-10-28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经济与文化(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