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宗羲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学校,所以养士也”,“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在这段材料中,作者意在强调
A.经世致用B.尊师重教C.知行合一D.直言进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黄宗羲说:“仁、义、礼、智、乐俱是虚名”“仁无迹象可言”,强调“盖仁义是虚,事亲从兄是实,仁义不可见,事亲从兄始可见。孟子言此,则仁义始有着落,不坠于恍惚想像耳”。这说明黄宗羲
A.思想中存在复古的倾向B.重视将仁义落到实处
C.抨击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D.主张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说:“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黄、顾二人的共同思想是
A.倡导经世致用B.主张工商皆本
C.批判君主专制D.挑战儒学正统
2021-03-06更新 | 362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黄宗羲中年时期忠于故国,追随南明抗清势力,四处流亡。他的思想中充满对家乡绍兴的温情脉脉留恋,“东南粟帛,灌输天下;天下之有吴、会,犹富室之有仓库匮篋也。”据此推知,黄宗羲倡导(     
A.“民贵君轻”B.“存理去欲”C.“工商皆本”D.“劝课农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黄宗羲认为:“凡章奏进呈……给事中以白宰相,宰相以白天子,同议可否。天子批红,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这一思想
A.主张恢复隋唐三省六部制
B.认为君主制度阻碍国家发展
C.意在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D.主张宰相与君主应地位平等
6 . 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固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

——严复《辟韩》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曾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未熹认为,就那些对待臣下态度非常恶劣的君主而言,“寇仇之报,不亦宜乎?”但朱熹强调孟子的说法只是一种要求君主礼遇臣下的警示之语,并非表示臣下可以真正对君“不忠”。在君臣之义上,朱熹指出:“父子之仁,君臣之义,莫非天赋之本然,民彝之固有;彼乃独以父子为自然,而谓臣之相属,特出于事势之不得已,夫岂然哉!”

——编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材料二   在黄宗羲看来,君和臣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的忧乐,其关系应是“名异(具体位置不同)而实同(担负共同职责)”的平等关系。父子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无父则无子,因此应该孝敬父亲。君和臣之间并没有命定的血缘关系,将两者联结到一起的是他们治理天下的着职责,臣下与君主是可以相互选择的,这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两者之同的血缘,而是天下万民的公利,臣下与君主在目标一致时才会合作。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朱熹与黄宗羲君臣观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别指出其历史价值。
8 . 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

材料二“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

“仁者,本心之全德”,“心之全德,莫非天理”。

为政在人,取人以身,故不可以不修身”。

“平易近民,为政之本”,“以养民为本”,“爱莽民力”。

——摘引自朱熹《论语集注·为政》《中庸·集注》《朱子语类》等

材料三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传统社会的共治理念就已萌芽。战国的《六韬》就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的记载;西汉的《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观念,表明我国传统社会的共治观已经形成。在治理模式上,“共治”表现为国家层面上的“君臣共治”和地方层面上“官绅共治”。

——徐亚文刘洪彬《共治理念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生命至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深厚的仁爱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老子思想的核心,结合所学,分别说明荀子与董仲舒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主张。
(2)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德治”思想。仔细阅读材料二,概括朱熹“德治”思想的基本内涵。
(3)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的结果。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君臣共治”角度,以孔子、朱熹、黄宗羲为例,指出他们在“君臣关系”方面的思想主张。②从“以人民为中心"视角,以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为例,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探索。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梦-民主路》解说词中说:“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已超越了传统儒家重民、爱民、为民请命的旧民本思想,开始走向民主、民治的新民本思想。”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思想家们将“民”的概念正式引入政治思维,活跃于当时思想界中的诸子百家中的各派,大多都有关于民本思想的论述。……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积极评议时政,对传统的民本思想进行了理论的升华,使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民本与民主的比较》

材料二   西汉巨贾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尢”;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补救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与18世纪的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儒家提出了哪些“民本”思想主张?分析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的民本思想做出的“升华”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在对待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问题上,宋明理学家与李贽的看法存在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评述“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西方启蒙思想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
10 .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观点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原因是
A.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外来思想影响的程度不同
C.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