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德性,真正的知识是对“是什么”的探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他在把德性看作知识时,取消了灵魂的非理性部分,因而也取消了激情和性格”。这表明,苏格拉底对“知识”的思考
A.否定了人的内在本性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色彩
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D.为城邦民主制提供理论基础
2 . 古希腊古典初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量关系是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谐的数量关系(比例关系)与美是互通的。古典盛期的苏格拉底却认为"对于使用它的农夫说,一个有用的粪筐,就是美的东西"。这些观念反映了古希腊
A.理性精神的觉醒B.平民权利逐步增加
C.自然科学的兴起D.学术思想全面繁荣
2021-01-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临沂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1)苏格拉底和孔子分别位于西方和中国的文化源头。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各自的背景是什么?

展览二   思想解放潮流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一浪,形成了许多标语、口号和理论成果。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政治、心理的变迁。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标语口号主要意义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展览三   中外名画鉴赏



(3)如果你是解说员,请简介《墨竹》和《自由引导人民》的艺术风格特征。

展览四   中外文学荟萃


(4)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描写了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兴衰变化,对明清社会展开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展览五   中西艺术巡礼


(5)填写下表:

京剧脸谱

贝多芬像
地位京剧是中国戏剧的杰出代表,受到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喜爱
启示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与命运不屈地抗争,追求崇高理想,是一位伟人

展览六 近现代科技革命



(6)“牛顿的发现……(使)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请论证该观点,并说明材料中两位历史人物的物理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2021-01-0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肇东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而人民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摘编自互联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观点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先哲人文精神的内涵,并分析其人文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2020-12-05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近代哲学家格罗特认为,在公元前5世纪,智者的职业是训练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担当、追求和成功,“无论是于私还是于公”,他们带来的知识及对好的演说要素的理解,都对青年人起到了人格榜样的作用。由此推知,智者的职业活动
A.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勃兴B.重点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
C.迎合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需要D.体现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师生对话,消除一切错误或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内心,从而发现真理。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主张认识你自己B.提出了“美德即知识”
C.追求至善的生活D.强调师生平等对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 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一观点
A.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D.试图去挽救衰颓中的雅典城邦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D.实行人治和法制
2020-11-20更新 | 328次组卷 | 100卷引用: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建议人应该过一种诚实的生活,荣誉要远比财富、名声和其它表象的东西重要。他谴责那些哗众取宠不愿意追求个人人格完善的人,他坚持认为人需要不断思考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据此可知,苏格拉底
A.反对追求物质B.主张人人平等
C.谴责言语说教D.注重道德养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D.人人生而平等
2020-11-01更新 | 181次组卷 | 43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