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已在探寻人类心灵领域的“精准模型”。洛克认为,人类心灵中的观念如同一个一个的“原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概念),不可拆分却能够相互组合。由此可知,早期启蒙思想家
A.试图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精神世界
B.认为借助理性可以完整地认识社会
C.具有崇尚自然本真的浪漫主义情怀
D.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学者为榜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破壳而出,独立地发展起来,并从此确立了它们的统治地位。它们把自己活动的领域和研究的对象集中在人文方面,而把鬼神生死之类的宗教问题置之度外。它们重视现世人生的意义,高度评价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推重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老子、庄子把所谓“天道”“地道”“人道”中的“道”抽象出来,实际上是被实体化了的普遍规律。荀子主张以“道”为“衡”,也就是主张以人们认识到的法则、规律为裁判、衡量一切的准绳。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中的理性主义和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中国的理性主义在17世纪传入欧洲后,对启蒙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洛克的学生沙夫茨伯里伯爵就曾表示:“有一种强大的光在全世界散播开来,特别是在英国和荷兰这两个自由国度……文学与知识必将空前地大步前进”。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旗帜,这场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道德等提出广泛批判,力图通过传播知识来改善人类状况。欧美启蒙思想家大多持世界主义的观念。他们谈论的只是全人类,认为他们提倡的原则也适用子全人类。他们都怀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反对宗教上的蒙昧主义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大多把英国视为理想政府的典范。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近代卷》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理性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古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并说明原因。
3 .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年)善于用数学推理来解释宇宙的状况,他认为学者对其探讨的问题应先持全面性的怀疑,然后从事物的本质本性去推断真理真相。其观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否定神学世界观B.强调人性尊严
C.尊重知识的力量D.彰显理性精神
4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2021-10-20更新 | 639次组卷 | 56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考2022届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法国启蒙运动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杰出思想家为代表。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宣扬自由和平等原则;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而卢梭在强调“天赋人权”的同时,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启蒙运动(     
A.发生的时间早于文艺复兴运动B.其精神内核是限制君权
C.勾勒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蓝图D.倡导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的历史文化有三种性质”,一是“批判性”,二是“辐射性”,三是“传承性”,这些性质使欧洲文明自古代以来就不断“进步”,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越滚越大;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现代欧洲的“进步思想,民主、自由、人权等,都可以在基督教神学的变化和发展里找到最初的“种子'”。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观点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伏尔泰在其《风俗论》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     
A.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
C.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D.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展
2020-10-01更新 | 1261次组卷 | 4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暑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
B.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
C.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2019-05-10更新 | 1427次组卷 | 37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看法有很大不同,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弊端。二者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
A.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
C.达成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卢梭将人类社会分为“自然状态”和“文明社会”两种形态,他将“自然状态”隐喻为“漂泊在森林中的野蛮人”,称这是人类的“黄金时代”,但是人类一旦进入“文明社会”,人们受到“制度的束缚”,此时“异己性”就暴露无遗。卢梭的观点(     
A.控诉了工业革命对人的异化B.否定了社会进化的积极意义
C.体现了其对近代文明的恐慌D.反映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