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2 道试题
1 . 18世纪,法国传教士巴多明曾多次向西方介绍冬虫夏草、三七、当归、阿胶等中药。他认为中国医学在治疗方面效果显著,但因为受儒家思想影响,在理论方面不如西方。他的观点得到伏尔泰等学者的肯定。这反映了
A.中西医药学互补交融B.西方社会掀起中国热潮
C.西方学者的理性精神D.儒学与启蒙思想的冲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史学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期。延续数百年的程朱理学走向没落,经史考据之实学思潮兴起,并且出现了早期的启蒙思潮。士大夫对理学的批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启蒙思想的发展。顾炎武作为明清之际的“三大家”之一,他在史学方面的建树,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嬗变与转型。顾炎武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民本思想,即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和认识论等方面上。顾炎武认为“天子一位”,君主只是一个爵位,是人民“推举”而来的,没有绝对的贵胄,君主要重视人民。在认识论上,顾炎武的学识是建立在自身的实践基础之上的,他通过自己的学识与实践正确论证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他认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必须建立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摘编自金海峰《浅析17-18世纪中西方史学的嬗变与转型》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之后,特别是17世纪,西方传教士在深入世界各地传播基督敏思想的同时,也把西方各地的信息资料带回了欧洲,使西方人了解到不仅欧洲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地球上其他民族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和种种神学,以此为开端的科学革命乃至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拓宽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伏尔泰提出了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文化史观,从而把人类精神的进步放在了应有的位置。伏尔泰的史学观批判地继承了笛卡儿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唯理主义。伏尔泰举起理性主义大旗,并使理性主义成为他的文化史观萌生的哲学基础。此外,在《风俗论》中,伏尔泰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图景。

——摘编自刘明《伏尔泰理性主义史学思想管窥-以《路易十四时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和伏尔泰史学思想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炎武和伏尔泰对史学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22-04-23更新 | 25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康德说:“一切不正当的东西,都是普遍法则意义下的自由的一种障碍,但是,强制就是自由所遭遇的一种障碍或者阻抗。因此,如果自由的某种应用本身就是普遍法则意义下的自由.的一个障碍以及是不正当的,那么,与这种障碍相对立的强制,作为自由障碍的隊碍,就与普遍法则意义下的自由相一致,亦即是正当的。”据此可知,康德认为
A.自由是不正当的行为B.普遍法则是立法原则
C.理性自由是有界限的D.理生与秩序难以协调
4 .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人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C.自由平等D.三权分立
2020-02-11更新 | 971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材料反映了
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
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
C.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
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
2022-05-17更新 | 210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提到:“在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时,应当发展青年自然涌现出来的善良情感,也要使他们在社会行为中接受痛苦的磨炼以生成坚定的道德意志,进一步转化成道德信念,最终使其行为始终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相一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近代西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B.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批判性继承
C.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必然要求D.对立德育人方式进行了理性思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并非一场简单的、思想统一的运动。历经整个18世纪,运动的侧重点不断发生变化;伏尔泰、狄德罗、休谟和卢梭等启蒙哲人的思想,共识与分歧并存;各国启蒙运动的政治和宗教宣言也不尽相同。该学者意在强调启蒙运动
A.难于实现思想统一B.缺乏共同发展目标
C.彰显了个体的价值D.在思想碰撞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7~18世纪的欧陆各国思想界迫切需要摆脱作为迷信的宗教信仰的束缚,回归理性。而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则以其“实践理性”精神为欧洲社会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思想武器。由此可知
A.宗教改革传播人文主义引发理性时代到来
B.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
C.反对宗教神学成为中西思想界的共同诉求
D.启蒙运动从东方儒家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许多他们正在试图证明或正在热切期望的东西。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中国热”。那么,何以中国文化会在启蒙时代饱受法国人的青睐?这显然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产生了某种不期然的契合。

材料二   中国的20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0612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有哪些契合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的原因。
10 . 启蒙运动是对专制社会的猛烈批判,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位思想家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在政府与人民争执中,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该思想家
A.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B.成为18世纪启蒙运动领袖
C.其主张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思想准备D.其主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