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近代欧洲有一思想家在他的代表作中描绘了人通过用篱笆围住一片土地就造就了私有制的故事,他的另一思想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他
A.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B.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C.提出要自由更要自律D.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禀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归结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伏尔泰认为,只有“好的法律”才能维护自由。但法律只能惩处“公开的罪行”,对那些“隐蔽的罪行”却无能为力,对此,“制裁之道,唯有宗教”。他认为,“最好的政府必须尽可能保护每个人的这个天然礼物——自由”,他希望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他喻之为“椰子”)作为一个典范在全世界“试种”和推行。他认为,真正的平等是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每个公民“对自由、对财产所有权、对受法律保护享有平等权利”

——摘编自卢少鹏《历史视野下的启蒙论伏尔泰的自由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戈拉的主要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个人主义的伦理观”的含义,分析“解决个人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是如何“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的?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的主要思想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A.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B.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C.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
D.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5 . 材料   对于贵族而言,他们一直处于焦虑之中。从16世纪开始,他们至少焦虑了三百多年。最早的焦虑来自托克维尔:“贵族下降,平民上升。每半个世纪,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距就缩短,二者变得毫无区别恐怕为时不远。”一代又一代贵族发出哀叹,“占有优势地位的贵族已经到了崩清的边缘”。19世纪以来,工业化和民主化成为世界历史的大趋势,贵族们的财富被工业化稀释,政治权利则遭到民主化的蚕食。

——纪彭《最后的贵族》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有关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03-27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届高三第二次毕业诊断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自然的感情会指引人们去满足公共利益,人类最美好的美德,如怜悯、无私和诚实都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的产物,但是理性却会窒息人类的天性和自然本能,导致邪恶。这表明卢梭主张
A.“人民主权”B.“回归自然”
C.“人性本恶”D.“道德至上”
2020-05-2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新疆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普罗塔哥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③卢梭——社会契约                                        ④伏尔泰——三权分立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③④
2019-11-27更新 | 125次组卷 | 33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3届高三1月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卢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这一观点
A.充分保障了公民的自由
B.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C.揭示了社会更替的规律
D.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2017-07-10更新 | 289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的解决方案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
B.批判私有制度,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直接民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传统契约的基本框架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概括。其一,政治性质的契约。从先秦时代的盟誓或盟约,到秦汉以降的约法比如“约法三章”及“约法十二条”等,均为统治者向民众宣示的具有法律性质的“约”。其二,私人之间通过合议缔结的契约,其种类和内容基本上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婚姻到交易,从借贷到合股,等等,皆以私人合议来建构社会秩序。其三,介乎两者之间的具有建构共同体功能的契约,诸如家族或宗族、村落、商行以及会社制定的“约”;它们之中既有倡议者单方面宣示的“约”,也有参与者共同合议的“约”。

——摘编自徐忠明《社会与政法:在语境中理解明清契约》

材料二 “契约”精神在西方文明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西方文明的核心因素。欧洲17—18世纪以来的契约出现了新变化和新特点。随着个人主义的兴起与身份社会的瓦解,出现了“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转型;近代西方契约既是处分财产的工具,也是权利、平等、自由、合议与法律之间的楔石。近代对契约关系的解释理论以社会契约论为主,它一方面批判了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同时又补充了理性主义原则;不仅考察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更倒重分析了个人与社会、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关系。

——摘编自李萍《论西方现代契约精神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的特点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契约和中国古代契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中西方契约不同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