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伏尔泰在《论宽容》中告诫人们,“企图使所有的人都用同样的方式就形而上学进行思考,是绝顶荒唐的想法。使用武力征服整个世界,这比制服一个城市所有人的头脑容易得多”。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
A.强调人的思想自由B.摆脱宗教对人的束缚
C.突出革命的合理性D.批判君主制的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l8 世纪的法国,多数启蒙思想家热衷于从拟设的“自然状态”出发, 谈论人普遍享有的“自然权利”,但这种思考政治的方式在法国大革命后被指责为无视历史与传统,用理性建构出一套抽象的政治法令改造社会将使法国走向无序与暴政。这一认识的转变表明西方社会
A.对“天赋人权”的理性反思B.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同情支持
C.对社会贫富分化现象的愤懑D.对社会政局持续动荡的不满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的欧洲,在启蒙运动影响下,一些国家推行“启蒙专制”(又称开明专制),在否定君权神授、推行重商主义的同时,实行了一些保留君权、实行分权和代议的新制度。这些制度(        )
A.本质目的是扩充实力B.与英国政体大同小异
C.实践了启蒙思想学说D.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020-02-11更新 | 437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山东专用)-解密0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分层训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的历史和文化因素,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如下所示

因素

条件

沙龙

沙龙里的谈话无所不及,它在无形之中成为了自由思想的集散地

学术团体

各种学术团体为各种不同意见的交锋、争论提供了讲坛

图书馆

渴求知识的人们可以阅读书藉和交流思想

咖啡馆

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的理想去处,也是最大胆的思想的传播场所。狄德罗等人就是在咖啡馆里纽成了“百科全书派”

共济会组织

尽管规模不大,但都为启蒙思想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俱乐部

——摘编自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材料蕴含了诸多的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5 . 法国学者戴密微在’《中国和欧洲最早在哲学方面的交流》一书中指出:“从17世纪开始,欧洲就开始了文艺批评运动,而发现中国一举又推动了这一运动的蓬勃发展。”文中“发现中国”的准确含义是
A.启蒙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
B.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历史文明进程
C.中国的传统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D.文艺复兴运动受到了中国文化积极影响
6 . 婚姻关系的变化带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际上几乎所有有钱人家的婚姻就好像生意买卖一样结婚的第一步就是双方男性亲属对财产安排达成一致的协议,但也有因为宗教或因而结婚的,夫妻相亲相爱,理应就会携手营造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当时,离婚是非法的,但女子可能遭到抛弃大多数的家庭夫妇白头到老。在工匠的家庭中,妻子是家庭和家庭作坊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摘编自玛格丽特·L·金著《欧洲文艺复兴(插图本)》

材料二   在欧洲的婚姻史上,宗教改革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此之前,欧洲人择偶和结婚的自由度很大,甚至到了几乎可以任意的地步,男女双方只要表达了结婚的意愿就能结成了一桩合法有效的婚姻,但是到了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有一条规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这几乎是当时欧洲社会各界普通提出的二个要求后,欧洲人的结婚就变得不如从前那么随意了。

摘编自俞金尧《亲教改革前后欧洲人的婚姻自由问题》

材料三   婚姻要有道德和原则约束,如果为了两个人的婚姻而做出道德败坏的事情,甚至毁坏国家的规章制度,那么这样的婚姻最终的意义又何在?婚姻需要理性,从《社会契约论》可看出,婚姻最终构成家庭,而家庭则是社会不可分制的部分,因此,守婚姻中的道德法律,就是在融入社会。

摘编自曾梦清《从卢梭(爱弥儿)看启蒙运动时期的婚姻观》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婚姻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时期欧洲人婚姻观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时期婚姻关系的关注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婚姻关系的变化趋势。
7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济南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1月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2019-01-30更新 | 3986次组卷 | 6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海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美洲及太平洋,大西洋的地理大发现,随着哥白尼的宇宙新发现,人类理智中蕴含的另一种力量——对抗宗教神学,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力量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就开始了人类认识自身的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德国人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即十六世纪),西方著名文化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称之为“人的发现”的伟大时代。

——摘编白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人类认识自身的定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
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
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
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说的鲜明体现
2017-12-20更新 | 486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