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就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就很可能会变得专横;如果只有两种宗教,人民就会互相割断对方的喉咙;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他(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 . 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年~1704年)的宇宙,不用以支持君臣、父子、夫妇永恒不变的秩序,其人生目的是保持“人身财产”,包括生命、自由和赀产。洛克反对霍布斯(1588-1679),但也引用其著作《巨灵》里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两个观念。但是他的自然状态不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即在初民时期,人类已经遵照自然法则,各人事有绝对的自由,彼此平等,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组织政府的目的,无非要保持这样的状态。

洛克也用社会契约的名义引入他自己的设计。例如政府必有人民之认可。民主体制,总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一个公民不满意公众的决议,他有权脱离这国家,另寻出处。政府则三权分立,立法、行政之外,另有“中央政府权力”专管外交。内中立法权及立法机构最为重要。经过洛克,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已告成熟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理学思想与洛克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差异产生的根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埃拉斯谟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彼得拉克则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野蛮凶狠的庙堂”“邪教徒的寺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他宣称:“如果要我相信神的话,一定得让我摸得到他。”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说:“《圣经》中有多少行字,也便有多少可以争辩的话题。”然而关于宗教问题,他和伏尔泰一样,认为某种程度上“上帝的存在是有好处的”。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的表现及原因,并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不足之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纪末,报纸与期刊在欧洲出现。它们通常刊载一些世俗道德说教,拥有成千上万的购买者,销量与布道文不相上下。这些刊物精心选择表达方式,把常识与艰深的哲学探讨有机地融为一体,让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看懂。它们持论公允,专注于移风易俗、提升品位,避免表现出政治敌意,故而能成为教化推动者。这些刊物的出现还弥补了此前书籍流通的不足。凡是在巴黎、伦敦或阿姆斯特丹出现的有意义的出版物,马上就会被翻译成其他的欧洲语言进行传播。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很快就出现英、意、德、俄等数十种译本。教士、律师、医生、官员、贵族以及富商,构成了波尔多和第戎等地的学术团体和文学会、读书会。这些“阅读会所”,聚集了以阅读、讨论、沟通为目的的人们。七十年代美因茨的读书会就拥有300名会员,订有47份报纸和41份期刊。通过这些团体和联谊会、俱乐部、咖啡馆,新的思想传播到了欧洲各地。18世纪大量涌现出来的图书机构,也为公众阅读提供了更方便、更开放的阅读。

——―据彼得・盖伊《启蒙时代》等


(1)根据材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思想传播的路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思想传播对欧洲文化发展的意义。
2019-01-2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厦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圣母子像作为基督教艺术的代表,时代背景不同,代表性的作品特色各异。

图1摘自中世纪壁画《康奈诺斯皇帝夫妇与圣母子》(局部);图2是摘自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绿垫圣母子》。

图1                                        图2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围绕时代背景与艺术创作特点的关系,对两幅画作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解释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三   每个人生来就享有与他人同等的包括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在内的一系列自然权利,这些权利乃是由自然法加以昭示并予以保护的,任何外在的力量都无权予以损害和剥夺。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3)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的影响。
2018-12-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历史学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一则,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   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

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恩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材料三   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特点与地位是什么?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说明梁启超观点的主要目的。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春秋繁露》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

——黄宗羲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汉代明清)儒学的特点和地位。

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在我们当中有虔敬的基督徒,这些基督徒是有真信仰、圣灵、悟性、基督的道和意念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他们的言语和悟性,而去跟从一个没有信心和圣灵的教皇呢?”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主张。其主张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18世纪,欧洲耶稣会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18世纪成为“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主要目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生卒年代著作
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
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
徐霞客1586-1641《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1587-?《天工开物》

材料二   1666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时期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兰西科学院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1632——1704年),继承和发展培根和霍布斯的学说,反对天赋观念论,认为心灵本是一张白纸,后天获得的经验是认识的源泉,反对君权神授说,拥护君主立宪,主张立法机关应是一个经选举产生的机构,而执行机关则是单个人或君主,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立,政府是人民对统治者的一种信任,统治者的权力是有条件的而非绝对的,人民是最终的主权归属。人民最初享有自然自由,后来订立契约进入社会,享有社会自由,社会自由须受法律约束,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 摘编自《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材料二   到新文化运动起来的时候,已经有大批的留学生自欧美归国,例如胡适。正因胡有如此基础,遂使他成为民国时期引导中西文化沟通、结合,创造中国新文化的最重的领袖者之一。胡适明确地肯定,从大趋势看,文化的世界化是不可抗拒的。胡适为自己定下一条原则,即在国内专意强调西方文化的好处,在国外专意强调中国文化的好处。他坚信,“真的个人主义,就是个性主义”,“个人若没有自由权,又不负责任,便和做奴隶一样”。《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所努力散播的新观念,在广大青年中得到了热烈的响应。

——摘编自心事浩茫话当年纪念(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倡导的新学说,简折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新思想的特点,概括指出洛克和胡适新思想的相通之处。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德主张,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把“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材料二 康德的道德原则……阳明虽然没有相同的用语,然而,他说天理根源于本心,而本心同时是天理发用的动力,其实即意涵着良知自立法、自守法,亦即自律之意。因此,在这点上,我们可说阳明的观点与康德的观点异曲同工。

——刘桂标《王阳明心即理说与康德意志自律原则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康德认为启蒙的前提是什么?概括康德对自由“也是一种责任”观点的理解。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德与王阳明思想在时代背景和内容(或特点)方面的相似之处。

2018-01-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三校(郎溪中学、宣城二中、广德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