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年之后的欧洲航海探险时期,欧洲人的思想和技术与亚洲、美洲和大洋洲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发生碰撞。这些碰撞留下了运送者和接受者,作为在一场文化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参与者。但是,如果你认为文化记忆系统只为保存和促进“传统”服务,那将是一个错误。维持一种有活力的文化系统,意味着不断筛选新的观点,再用形式表示,将它们变成社会大众所接受的知识容器。过去的文化不断发生改变,正如今天的文化样。文化记忆系统的功能是协商、调解这些变化。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 . 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现代化历程

阶段特点概括
第一阶段现代化的启动阶段(17-18 世纪)西方国家发起现代化,现代化世界出现
第二阶段现代化的成熟与扩张(19世纪——20 世纪初)西方进入成熟现代社会
第三阶段现代社会的新转型阶段(二战后)一个“后现代”社会正形成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代史新的学科体系》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取某一阶段,以欧美为例,评述该阶段的西方现代化之路。(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的变革与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社会历史进程,是国家朝气蓬勃和事业进步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当旧的制度、体制阻碍社会发展的时候,文化对新的制度体制建立的先导作用十分明显。纵观历史,思想文化的解放,常是国家政治经济急剧变革的先兆。那些蕴涵着新思想的先进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来,并逐渐渗入到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当中,从而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巨大力量。因此,人类历史上新的制度或体制战胜旧的制度或体制,文化起到了内燃机的作用。

——摘编自魏明《文化: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


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沙龙”本为法语“Salon”的译音,它原意是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豪华的会客厅。18世纪巴黎的名人经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沙龙由此成为思想活动的中心场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评论家、政治家、诗入、小说家、戏剧家、音乐家、画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通常都是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他们谈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

材料二   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18世纪法国沙龙聚会时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法国当时政治或经济或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据材料二,指出他们的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的建议引起了哪些社会影响?
2020-09-06更新 | 45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启蒙与科技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交织在一起。在中世纪接近尾声时,思想启蒙的火种开始点燃整个文明的世界,这一进程在地中海出现,继之以西欧英法德等国,更扩展至大西洋彼岸的美洲。人文精神被人类转化成知识,知识发展又不断催生、形成科学体系,这种关联发展使得启蒙成为了科技的先导。

然而,人们曾经长期认为自己无法抗拒神和大自然的威力,应当顺从地存活。欧洲人在1500前后用航海技术和地理知识拓展了认知边界,此后一直试图以科学技术带来的理性认知对抗迷信与蒙昧。在整个近现代,天文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等领域都在阶段性地更新人们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科技不断为思想启蒙开道。

——摘编自霍克海默《启蒙的辩证法》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作品名称内容简介
春秋《左传》“晋(景公)其大夫赵同、赵括”,赵氏家族遭杀戳主要由于君臣矛盾的冲突。
西汉《史记》(屠岸)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期、赵同、赵括、赵婴(注:四人均为赵盾的异母弟)齐,皆灭其族”,认为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屠岸贾与赵盾两位大臣之间的矛盾。
元代元杂居《赵氏孤儿》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屠岸贾的诬陷,全家被杀,赵盾门人程要偷偷将赵氏狐儿带出宫,隐藏起来。为新草除根,屠岸贾下令杀光晋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程婴用自己刚出生的儿子为赵氏孤儿替死。20年后,赵氏孤儿发动兵变,杀屠岸贾全家,恢复其社会地位。
18世纪法国戏剧《中国孤儿》(伏尔泰改写《赵氏孤儿》)成吉思汗颠覆宋廷,宋皇把自己的婴儿托给尚德抚养。事情败露后,尚德决定以自己的孩子代替朝廷遗狐,遭妻子反对,她认为,“天底下应该人人平等,皇帝的婴儿和百姓的婴儿价值相等”“为什么忠义精神竟包含着如此残酷的内容?”这对夫妇的品德感化了成吉思汗,最后赦免三人之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故事内容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应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7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10-05更新 | 317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3月)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而言,出版自由带来了言论的表达自由。随着出版的日渐繁荣,各种宣传启蒙思想的书籍、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数量激增,一方面从根本上扭转了神权和君权专制统治之下的知识行于上的等级特权局面,知识向平民化的普及得以实现,启蒙思想开始了向普通民众行于下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启蒙思想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启蒙思想完善的作用。可以说,由出版自由衍生的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冲破了欧洲中世纪以来思想传播的桎梏,极大推动了启蒙思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广泛传播,为欧洲、北美,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摘编自郑爱龙《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传播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白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10 . 在人类追求自由的道路上,思想家曾对打破束缚与尊重秩序的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的人文主义源于古希腊,主张人是具有理智、情感和意志的独立个体,西方人文精神关注更多的是作为个体的人。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学”的,“为学”就是指一个人要通过对知识无尽的探索,力求使自己成为独立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人。

——摘编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

材料二   康德主张,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这种神圣的权利应该由“法律”来保证,使争取自由权利的努力不致被权势扼杀。……宪法应容许“最大可能的人类自由”,同时又使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和其他人的自由相一致,并在适当的时候使“制度按照理念”建立起来

——摘编自陈乐民《康德论启蒙》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萌发人文主义的有利条件。结合古希腊思想家的主张,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人的自由与自律”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