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8 道试题
1 . 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照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希腊手稿和艺术古迹。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请回答:
(1)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经历了与魏忠贤逆党黑暗势力的斗争,亲眼看到中国农民二十年的暴动,并深受清朝统治的压迫。明亡以后,他总结东林、复社的思想,树立了反封建的政治思想。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把历史上所谓农业为本、工商为末的观点颠倒过来,具有工商业自由生产思想的人。他认为君主是“屠毒”者,是天下之大害,而官僚制度是镇压人民的工具。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否定皇帝的“一家之法”,这实质上反映了市民阶级的平权要求。他把东汉太学清议的历史意义理解为近代的议会政治,主张把学校当作“公其是非”的机关,这是旧民主主义议会政治的萌芽。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期间,洛克与牛顿一样声名显赫。在所有的文献中,洛克的《人类理解论》最有资格成为“启蒙运动宣言”。洛克的著作对伏尔泰、卢梭等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洛克反对用情感代替思考,反对迷信权威,强调用独立思考来开拓真知的疆域。洛克是第一个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提倡人的“自然权利”的思想家,人的“自然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享有自由的权利以及财产权。他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外交权三种,认为立法机关应该高于行政机关,以防止专制独裁政治的出现。洛克的思想被伏尔泰带到了法国,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美】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黄宗羲相比洛克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 . 1734年,孟德斯鸠的《罗马盛衰原因论》出版,他在书中认为,共和国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而帝制时期的罗马之所以衰亡。其重要原因就是专制主义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扼杀了人民的自由。据此推断,孟德斯鸠创作此书的主旨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主张实行共和政体
C.主张人民主权不可分割D.反对一切君主政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这说明伏尔泰
A.反对神学束缚,主张人性解放B.质疑教会权威,追求信仰自由
C.反抗专制制度,要求政治变革D.不满王权统治,推崇共和制度
2020-10-22更新 | 448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
C.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D.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6 .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欧洲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二者都构想了未来社会的政治制度
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7 . 启蒙思想家们一致认为“专制之下无祖国”,主张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激发民族意识。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淡化了祖国观念B.民族国家观念自古就有
C.启蒙思想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D.专制与祖国是彼此对立的
8 . 自然神论是17到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观点。自然神论者并不直接否认上帝的存在,也仍然承认世界为上帝所创。他们把上帝形象地比喻成一个“神秘的钟表师”,在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字由和-整套法则后就不再插手世事,不再干预自然的进程和人类的行为,而是让自然和人类按自然法则行事。对自然神论的认识,比较恰当的是
A.自然神论承认上帝的存在,是中世纪基督较神学思想的延续
B.自然神论观点和启蒙运动反对传统神学思想的精神背道而驰
C.自然神论是一种在理性和信仰之间解释上帝存在的折衷观点
D.自然神论没有摆脱来教的落篱,缺乏进步性,应当予以损弃
9 . 18世纪启蒙运动时代的法国咖啡馆,使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成了共和党人的政治沙龙,成了启蒙主义的信徒传播激进思想和文化上的“便士大学”(进咖啡馆1便士即可),成了自由报界新闻来源的俱乐部和诗人、文学家、艺术家相会的乐土。这说明启蒙运动
A.提高了底层群众文化素质B.改变了封建贵族的政治立场
C.推动了文化艺术走向繁荣D.改变了思想文化的传播方式
10 . 自由是人们的普遍追求,近代西方对自由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史不是艺术史或科学史,抑或文学史,甚至民族史。它是欧洲人在精神方面鲜明地获得自我意识自由的历史。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在自由之路上,唯有通过信仰、成为基督徒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在这一过程中,基督徒通过信仰而获得的自由使其成为了“众人之主”。然而马丁路德同样提出,每个基督徒同样也是“众人之仆”,要通过爱上帝、爱邻人来荣邪上帝,实现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讲,马丁路德将自由与道德和行善联系了起来,劝诫世人通过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积德行善以获得自由。

——肖樊《马丁路德的自由观》

材料三 孟德斯鸠认为,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于被压迫与统治,奴性也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的心里了,若想要启蒙,真正有效的方法还在于呼唤人们的理性,从而由内向外进行彻底的改变。当人们呼唤理性之时,专制政体的压迫统治与宗教神权不合理的迷信统治将会溃不成军。在理性启蒙后人们重新找到的自由,并不是广义上的属人的自由而总是疫限定在一个团体内,法律就成为了自由背后的必然概念。人类寻找的自由就不应该是站在法的对立面而是被法包含其中。

——摘编自刘斌、贺如璋《法律规范下的理性启蒙与自由》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我意识自由”的含义,并指出其产生的根源。
(2)据材料二,简述马丁•路德主张的获得自由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所说的自由的本质及阻碍自由实现的障碍。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