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近代一位思想家曾经说道:“懒惰和怯懦乃是何以有如此大量的人,当大自然早已把他们从外界的引导之下释放出来以后,却仍然愿意终身处于不成熟状态之中,以及别人何以那么轻而易举地就俨然以他们的保护人自居的原因所在。”他意在强调(     
A.个人拥有追求世俗生活的权力B.人应该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
C.人们有权追求现实的精神享受D.人们应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2 . 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一些新大学成为新思想发展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热点问题纳入大学课堂讨论,增强了大学课程的实用性;大学课程中法学、自然科学、医学等成为最受欢迎的科目。这表明(     
A.启蒙运动促进近代科学的普及B.德国政府重视高等教育发展
C.启蒙思想提升了德国国民素质D.思想解放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启蒙思想家强调,人们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权威就要制定强制性法律,法律既是维持人权的需要,它就只能是世俗的,而不是上帝意志的体现。由此可知,启蒙思想家(     
A.认为理性是立法的基础B.反对宗教信仰
C.受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D.强调个人利益
2022-08-07更新 | 415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2022-06-08更新 | 5506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卢梭认为:“自然的感情会指引人们去满足公共利益,而理性则鼓励自私,会引导人们误入歧途。……人类最好的美德,如同情心、无私和诚实都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的产物。但是理性却会窒息人类的天性和自然本能,导致邪恶。”卢梭的这一认识
A.突出了感性的认识功能B.全面诠释了理性主义的内涵
C.意在维护私有制的基础D.推动了资本主义秩序的建立
6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C.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D.认为中国落后在于封建专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契约生活这一领域,官方主流文化习惯以“义利”关系来衡量人们实际契约生活中的具体交易行为。这种“重义轻利”观念的宣扬使得古代中国契约生活的道德性更为突出,在官方主流文化看来,契约的互惠性应该让位于契约的互助性,他们视契约为老百姓之间相互救助的重要手段。在儒家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绑架”下,中国古代的契约制度缺少天然的商业属性,其被赋予了更多“救助”的责任。这就使得,如果“义字当头”,“利”就可以让位,甚至可以被忽略。而这种“义”需要到怎样的程度呢?似乎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而助人为乐、与人为善这些传统美德则顺理成章地成为最理想的“借口”,于是白纸黑字契约在“良心”和“道德”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你若较真,别人还会倒打一耙。

——摘编自万珊珊《从中西方契约文化看当今社会契约精神缺失》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封建经济关系的崩溃、罗马教廷的衰落以及新教的出现、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取代信仰的一致性、身份地位被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平等交往所取代,这一切变化导致非常重要的结果:一是个人主义的崛起,对个人的生命、安全、财产、自由等诸项权益的保护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二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以前那种概念模糊的“神授”王权、“天赋”帝国被具体的、强大的国家统治权力所代替。近代最早完整地提出社会契约理论的是荷兰思想家格劳休斯,往后的斯宾诺莎以及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卢梭等,这些人推开上帝、离经叛道,明确反对君权神授,用理性主义代替神秘主义和愚民政策。他们都相继提出了各有独立见解的社会契约理论。在这些思想家那里,有的利用社会契约理论来为君主专制制度辩护,但更多的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借用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来论证主权在民、主权利民以及自由、平等的政治主张,来论证进步的民主思想。

——摘编自罗国亮《试析近代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由来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契约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近代社会契约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对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启蒙运动时期的学者德波认为美洲恶劣的自然环境会导致进入美洲的动植物发生“退化”,如移植到美洲的甘蔗糖分明显不足;白人的后裔进入美洲后也会逐渐“缺乏获取知识的能力”。这一观点
A.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产物B.源于欧美大陆的相互隔绝
C.体现了反殖民主义的立场D.旨在突显欧洲文明的优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治要孝经广要道章》引孔子的话:“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善于礼。”在孔子看来,礼乐是治国的基本方式之一。从个体来看,通晓礼乐,以礼残行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君子好礼、学礼并非仅仅自立;从治国来看,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君子好礼、行礼,就不单单是个人之“修身”,也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董仲舒提出“春秋决狱”的社会治理办法,即以六经中的思想作为判常的依据,犯罪者的动机是否合“礼”,对审判结果会造成直接的重大影响。中国历史上的“礼”“法”合流,是以“礼”入”法”而成,即是汉廷尉陈宪疏中所说的现象:“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摘编自王乐《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礼治》

材料二 西方社会治理理论建立在推崇个人权利至上的基础上,把私有制、私人占有、自我所有权看作天经地义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亚当·斯密将“看不见的手”“公正的旁观者”“经济理性人”“守夜人”等经典隐喻缘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有关未来文明社会的乌托邦;诺齐克提出“最小国家”体现了自由至上的理念;哈耶克坚持从个人主义出发,强调维护个人自主。

——摘编自张国清、何怡《西方社会的治理危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治理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社会治理思想与中国古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局限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伏尔泰曾经因为对培根、洛克、牛顿等人学说与思想的宣传,而被国内一些批评者嘲讽为“崇英狂”。对此,伏尔泰愤然回应道,成百上千的人在大声疾呼,斥责崇英狂,倘若这些演说者想把像英国人那样研究.观察和思考的愿望说成一种犯罪,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反映出法国当时
A.宗教束缚阻碍了近代科学形成B.理性主义尚未成为社会共识
C.已经是近代欧洲启蒙运动中心D.自然科学传播危及封建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