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史学的转变

1819世纪,欧洲史学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8世纪启蒙思想家热衷于撰写历史著作,后人往往把他们称为“哲人史学家”,并相应地把他们的历史著述称为“哲学式历史学”。“哲学式历史学”的史学编纂在空间上越出传统地域,开始把西方人目力所及的东亚和大洋彼岸、中南非洲等囊括到世界史体系之中,从而产生出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史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和外交,而是整个社会和文化,更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文化史。伏尔泰在写作《路易十四时代》时说:“我们应当致力于叙述值得各个时代注意,能描绘人类精神和风尚,能起教育作用,能劝人热爱道德、艺术和祖国的事件。”

19世纪,欧洲史学领域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史学研究不再是文学、哲学和神学的附属,而是变成一门自主的学科。很多史学家强调必须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各个民族,认为任何人都有权生活在自己的民族中。他们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争相撰写本民族和本国的历史。同时,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下层的历史,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

——摘编自刘耀春《延续与断裂:启蒙运动时期到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进行评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
召开
法国三级会议召开,标志着等级君主制出现,国王获得行政权和军事权,议会获得财税审批权,国家的权力得到承认。
1532年马基雅维利
出版《君主论》
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他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的方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1534年英国通过
《至尊法案》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主张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1762年卢梭出版
《社会契约论》
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主权在民”而不是“朕即国家”,如果政府不合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1789年法国颁布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最终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8世纪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大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纷纷涌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两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3 . 法国历史学家加拉布隆曾对1200个18世纪巴黎家庭的藏书进行了分析,发现伏尔泰和卢梭等人的著作却很罕见,直到1770——1780年代仍是如此。作者意在说明(     
A.启蒙思想传播范围有限B.巴黎人民文化生活丰富
C.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大革命D.社会文化的发展取决于经济水平
4 . 下图为法国《人权宣言》的部分内容,这体现了(     
A.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理论B.卢梭的主权在民和平等思想
C.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D.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主张
2022-11-11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百科全书》在18世纪的数年间连续出版,造成持久不断的叠加效应,社会各个阶层的精英们无不投身其中。人们不仅把它当作“人类知识的总解决”,更视其为最时尚、最有身份感的商品。不仅远在美洲的杰斐逊、富兰克林订购了《百科全书》,就连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也有一套。这表明(     
A.全民教育提高了民众觉悟B.美国运用启蒙思想实现了独立
C.启蒙思想契合了时代潮流D.路易十六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一种以进步、理性、世俗化和政治改革为号召的强有力的知识潮流,它以笛卡尔和其他学者的数学哲学为其肇端,而牛顿的科学发现则强化了这一潮流。此潮流为(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2022-08-16更新 | 48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写道,“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将启蒙理性变为现实B.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启蒙思想
C.人们对启蒙理想的幻灭D.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
8 . 17世纪英国革命的参与者并没有把该事件当成“革命”,通常是称作“清教运动”或“内战”,革命在当时有“现存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之意。18世纪法国革命的参与者把自己所从事的斗争称作“革命”,革命成了天下最正当、最神圣的事物。这主要是因为(     
A.革命造成社会动荡减小B.工业革命发展水平不同
C.启蒙思想的传播D.宗教改革冲击天主教会
2022-07-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构想与实践

材料一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他时,他们就做的更对。

——[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的国家。立宪者们认为,由于政府的权力会很容易被滥用,所以必须靠某些对抗性的力量把政府的每一项权力都限制在安全的范围内。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行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这部宪法处处布满巧妙的手段,用一种力量控制和限制另一种力量,但不使其失去作用。但是,所谓“三权”归根到底都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权,“以权制权”只是为了调节资产阶级不同集团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其共同利益。它以“民主”的外衣把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垄断掩盖起来。

——摘编自[美]马克·C.卡恩斯《美国通史》


(1)材料一体现卢梭的什么思想?并说明其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什么原则?并说明其实践意义。
10 . 下表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著作及其内容。据此可知
时间国别作者著作主要内容
1687年英国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物体的运动和宇宙系统
1748年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
1758年法国魁奈《经济表》商品流通运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
1781年德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将理性主又和经验主又相结合

A.启蒙运动孕育近代科学B.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
C.启蒙学者宣传多元知识D.启蒙运动推动革命到来
2022-06-0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