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思想家高尔吉亚指出:人的本性自然不是人能选择的,而合乎自然、无法选择的就是必然。既然合乎自然的行为正当和无可指责,那么与之相违背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就应当废弃和变更。这一思想
A.否定了法律的作用B.促进了人文思想的产生
C.凸显了人性的重要D.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格拉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地位。他的学生普罗狄克思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他们的观点
A.重视人与人之间平等B.彻底否定了神灵崇拜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强调了“美德即知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当世界上许多古老的民族还把自然看作是混沌的、神秘的、变化无常时,公元前六世纪的一些希腊哲人已经通过观察思考得出:自然是独立于人、外在于人的有规律整体,并且其规律是可以被人把握和认识的。这表明,当时古希腊
A.孕育着人文主义精神B.文明的水平高于其他民族
C.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观D.智者运动的社会影响扩大
2020-02-20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希腊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普罗泰格拉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思想统一,天下归一B.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C.反对迷信,蔑视神权D.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2020-01-21更新 | 67次组卷 | 4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古希腊建筑中的柱子,均以男女人体为依据。雅典卫城中的伊瑞克提翁神庙以“少女柱”闻名,少女像柱由大理石雕刻而成,每个女子恬静柔美,衣着发型和面容都不一样;建在阶座之上的多利克式石柱,柱身粗壮,柱头刚健硬朗,有如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雅典娜女神的庙宇一反惯例,全都使用男人柱。这里体现出古希腊的建筑思想是
A.理性主义至上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D.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
2020-01-16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信徒的获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更不靠赎罪券。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说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罗泰格拉观点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学说,如何理解该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
(3)材料三是怎样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内涵的发展变化。
2020-01-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韩非子》

“民乏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三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四个人的思想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3)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说明材料三中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
2020-01-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智者”及其引领的思想运动最大的成果,就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认识到了人作为文明创造主体的伟大力量,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是西方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智者学派的哪一核心主张
A.万物是由水形成的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019-12-02更新 | 5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2011年黑龙江省庆安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