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创出不曾经过革命一途,而采行了雄新路径,初期思想家的著作也充满了“贤人作风”。中国思想史起点上的思想家,不论孔子和墨子,其所论究的问题,大部分重视道德论、政治论 与人生论;其所研究的对象也大都以人事为范围;其关于自然认识,显得分量不大;其关于宇宙观问题的理解,也在形式上仍遵循着西周的传统。 其“智者气象”在战国中叶才发达起来。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二 由于摆脱了对神灵崇拜的束缚,希腊的先贤们开始了对世界本原、自然存在等问题的探讨,长足的自然探求结果给希腊留下了大量的知识源泉。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手工经济、工商业的发达,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对于此时的“爱智者”来说,变幻莫测的天体自然已经不能像城邦社会本身那样让他们感到惊异。自然的探索已经积聚了足够的知识,他们的认识兴趣转向了人类自身和其所处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形成、国家的产生和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成等,成为智者及苏格拉底、柏拉图共同关注的主题。

——摘编自杨冬梅《智者运动的兴起及其客观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初期思想家“贤人作风”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与中国古代初期思想家相比古希腊先贤思想的特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文主义,其名词为paideia,其本意之一是教育。它的“七门学科分别是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它以语言的掌握、思想的精确和辩论的熟悉为基础,并“致力于为人类解决所面临的普遍问题”,简称之为“以语言为本”的实践人文主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发现“古希腊思想最大魅力在于以人,而不是以上帝为中心”。被翻译成拉丁文humanitas之后,paideia形意皆变,内涵变成了“以人为本”。目的在于“人”平衡“上帝”以纠正宗教神学与经院哲学理论的偏执型,却不是“人”取代“上帝”,可称之为“以人为本”的历史人文主义。

材料三   或许有人反对将宗教神学称之为人文主义,这种反对之声有些狭隘。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过程可谓是一部与宗教神学互动的历史。没有宗教神学的西方人文主义是不完整的,甚至丧失了存在基础与基本价值。用万能理性替代万能上帝过程中,宗教人文主义也被转化成了理想人文主义。

材料四   “不管什么人都会在他的作品的某一章节里对中国大加赞颂。……中国那里的专制君王不偏不倚,每年都举行一次亲耕礼,用来奖赏那些有用的科技;所有的政府职位都要经过科举来考取;……这样的的国度是他们最为惊叹和羡慕的”。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中的公平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发挥了启蒙效果。……因此可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是西方人文主义的第三大思想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国利《医学人文: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文主义被称为“以语言为本”的实践人文主义的政治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和目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贡献
(4)依据材料四,归纳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人文主义的主要贡献,并结合上述材料,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3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中国明清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材料三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观点

(1)依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共同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17、18世纪东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共同思想的原因。分别概述这两种思想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4 .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希腊一些学者认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他们还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是人为产生的,是由僭主制定的,法律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这些学者
A.肯定了人的重要性
B.重在论述法律制定应符合人的天性
C.阐述了社会契约论
D.正确分析了城邦制起源的历史原因
2017-02-24更新 | 380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苍溪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学段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