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柏拉图所著的《美诺篇》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有关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道德教育的问题,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是对的。”他认为任何美德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苏格拉底这一观点与下列哪一观点在本质上不相同
A.“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B.“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C.“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D.“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2021-05-02更新 | 456次组卷 | 6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练(选择性必修3)-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认为,假设一个人不会打铁,他还可以去做其他的工作。但是如果让“一个没有必要知识的人”去“驾驶一条船或带领一支军队”,船将会沉没、军队将会毁灭。这反映出苏格拉底主张
A.实施贤人政治B.开拓海外贸易
C.培养专业技能D.加强社会分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认为:“‘知识’主要指认识人自己的本性。……知识是神赋予人灵魂的本性,灵魂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就有知识,即美德。人若愚昧无知,就不能认识美德,就会堕入恶行。”这位思想家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B.主张由具备美德的“哲学王”治理国家
C.通过科学调查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D.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2021-04-20更新 | 927次组卷 | 8卷引用: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课后培优分级练(选择性必修3)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拾克方、林建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
(2)根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2021-04-19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精创】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5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只要某个主体(不管这个主体是人,还是动物或者器官,甚至是无生命的物体)能够成功地实现某个功能并在此过程中树立了自己的名声,那么它就拥有某种美德。”柏拉图的这--认识
A.抵制了道德沦丧之风B.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C.蕴含了人文主义精神D.强调了公共意志的重要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认为人们的物质欲望是生来就有的,“虽尧、禹不能去民之欲利”,如果任其发展,社会就会“争夺生而辞让亡”。但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并不可怕,任何人只要能努力学习,专心致志,按人为的社会规范行事,积善而不息,就能成为君子。荀子提出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尚贤使能,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的社会,他主张由贤者、能者统治国家,由他们制定出礼义、制度来教化人们,引导人们的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荀子以舟和水比喻君民关系,提出“爱民”“利民”“惠民”“宽政”等一系列主张,并认为这是社稷长治久安之本。

——据刘军鹏《荀子社会管理思想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发扬光大了其人性本善的观点。他特别强调灵魂中有理性的因素,认为人要不断制服和排除自身非理性的欲望,有理性的生活即是有德性的生活。柏拉图倾向于斯巴达的政治,认为人只有受过教化才能成为杰出的人。柏拉图还认为,智慧是最高的品德,通过知识的获取而得到的就是智慧。因此他十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把“至善”作为理想人格的最高标准,把“善”与“智”统一起来。在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里,是由“哲学王”来统治的,武士们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哲学王”就是集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于一身的贤人,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把国家和个人引向“至善”。

——据李革新《灵魂的净化——柏拉图哲学的内在精神》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柏拉图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柏拉图提出的理想社会的不同历史结局,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与柏拉图思想共同的历史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苏格拉底以传授知识为生,做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他的任务就是整天到处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这体现了他致力于
A.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等技巧B.用知识和理性去认识和解释世界
C.培养知识渊博的社会道德教师D.破除封建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
8 . 根据下列材料信息及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则把自然与法律对立起来,强调自然(注:这里指人的本性)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他们要求废弃约束违反自然的法律、习俗和伦理,建立起与自然相符的法律和习俗。普罗泰格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义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价。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思想主张?它们的重大影响主要有哪些?
(3)材料三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是航海的民族,希腊人在从事海外殖民和贸易的航海活动中很容易发现天文、气象、海流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一旦人们知道经验观察可以发现规律,并能做出正确的预测时,他们眼里的世界就不再是受外部力量任意支配、变化无迹可寻的现象;人们开始有了变化的观念,有了秩序和原因的观念,并且认识到,秩序和原因就在运动变化的事务之中。

希腊哲学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伊奥尼亚派,其哲学主张具有较浓厚的自然科学色彩。该派代表人物为米利都的泰勒斯,他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他的回答是,水是万物的本原,并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

——摘编自赵敦华《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苏格拉底是一个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但不像智者那样为了钱……苏格拉底始终一贯地坚持说他自己一无所知;但是他并不以为知识是不可得到的。正相反,他认为追求知识有着极大的重要意义。他坚持说,没有一个人是明知而又故意犯罪的,因此使一切人德行完美所必需的就只是知识。柏拉图出身于雅典望族,雅典在与邻邦斯巴达的战争中战败时,他还是一个青年。他把失败败归咎于民主制……因此他主张统治者必需是哲学家,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只有最后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

——摘编自[英]罗素《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哲学起源的客观条件,并指出其与自然科学派哲学起源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两人的主要哲学主张,并指出影响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时代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亚里士多德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法律的来源不是人的理性或者学者的思考,而是来自历史和传统中为人们所遵循和认知的东西,也就是历史的理性。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A.对人的理性持怀疑态度B.主张应谨慎对侍改革变法
C.倾力研究社会自然科学D.首倡法治优于人治的理念
2021-03-17更新 | 26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备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