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 (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 .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 •路德的主张,并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2015·全国·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45次组卷 | 71卷引用:《考前20天终极攻略》-5月28日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音乐,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各抒己见。颇具影响的是孔子的“礼乐”思想,他将音乐同社会的政教伦理相结合,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品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既“美”且“善”的礼乐时代已成为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君乱臣谮、礼崩乐坏、战乱频仍、变风变雅”大作。于是,有一些学者提出了“非乐”“禁乐”的主张,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墨子。墨子认为音乐兴盛和政治清明成反比,“现今权贵聚民财作器乐只为个人享乐,而丝毫无益于人民生活。官民听乐,必废国事,误农时而不利于社稷。听乐使官吏不治其事,农夫不治其田,妇女不理其机,影响国计民生之大局”。

——摘编自林林《从墨子“非乐”谈他的音乐思想》


材料二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源头,而他对音乐的表达亦对整个西方思想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柏拉图试图通过音乐的教化而使城邦公民达到对美的热爱。柏拉图认为音乐不是一种无谓的消遣和享乐,其使命是教育人们达到精神上的和谐,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陶冶人们的情感。柏拉图规定在他的“理想国”中,音乐教育是一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他认为,音乐和体育的结合使人身心和谐,应当把音乐教育和体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对身体用体育,对心灵用音乐。

——摘编自《柏拉图音乐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墨子对“乐”的不同态度,并对材料中墨子的态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与孔子对音乐社会作用的共同认识及其产生的相似背景。
2018-05-19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历史
22-23高三上·广西玉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苏格拉底指出,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一观点
A.体现了人性与理性的相结合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C.旨在区分人文主义真假问题D.指出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2022-01-18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解密10 古代时期的世界(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浙江·模拟预测
5 . 制度创新和人文情怀是时代的两个重要驱动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重要发展而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苏格拉底的灵魂深处,为了坚守自己的理念,他选择了“神所给予最容易的死法”,规避了人生最痛苦的时刻。他表现出英勇不屈的精神。选择死亡,直面死亡,等待死亡,临危不惧。对于死亡,他毫无申辩之词,因为他认为他是在践行真理与正义,在他的思想中,“守法就是正义”,违背了神的意志的“法”,就是非正义。最终毫不犹豫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摘自(古希腊)色诺芬《苏格拉底评传》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对这种模式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从经济学的角度予以支持,杰里米·边沁则从伦理学的角度予以支持。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论证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在最“自由”的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发展,一切国家干预都会对经济规律不受节制地起作用,才能把这个国家引向富强。杰里米·边沁告诫说:良好的社会应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只有当每一个人都追求到他自己的最大利益时,全社会的最大利益才能够实现。斯密——李嘉图的“自由经济理论”和边沁的“功利主义”是英国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英国走上了自有资本主义道路。

——摘自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   马奇诺防线,是法国在20世纪30年代为了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在边境线上修建的一批国防永备工事的总称。还在设计筹备阶段时,它就吸引了当时世界各国军方的注目。建造完成后,其规模之大、构思之精妙,都不禁让人啧啧称奇,一时间被认为是“牢不可破的要塞”。但是,由于法国在“二战”前期迅速败北投降的糟糕表现,使得战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

——摘自翁伟力《最强防线的破灭——二战马奇诺防线》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选择去“死”的原因。结合所学,苏格拉底“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对后世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化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从最“自由”的状态这一角度指出英国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学理论、代表作及其对英国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修建马奇诺防线的目的。结合所学,说明“马奇诺防线背负了太多的骂名”的原因。
2021-08-23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B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主张治理天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同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还提出“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遣匹夫”。

——摘编自《韩非子》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免除一切情绪影响的神祇和理智的体现。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较为优良。即使法律所来及的问题或法律虽有所涉及而并不周详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时如果需要运用理智,还是应该求之于多数人或全体人民。……在一个城邦中,所有公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极富、极贫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们最能顺从理性,并且很少野心。因此,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在当时没有得到认同和实施。但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构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构想的结局,并说明推动韩非政治构想结局的原因。
2018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梁惠王上》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周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谈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论话·为政》中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孟子·公孙丑上》中讲:“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宋乃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材料二西方的文化也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康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精神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价值观差异的原因。

2018-03-22更新 | 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高考 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专题17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宪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只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原因。

2017-04-17更新 | 483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练习卷: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并列举欧洲近代思想史上与此核心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