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苏格拉底认为,“好的生活”必然始于对德性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认识,从对外在的自然事物的关心转向到对内在的灵魂德性的关心,凭借理性与言辞认识自己的灵魂所本有的德性。这一认识
A.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B.表明美德成为雅典社会主流思潮
C.有助于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D.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西方某思想家曾对人的本质下过三个论断:“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该思想家
A.把人一下子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基于道德哲学维度开启对人的思考
C.以理性为核心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D.被恩格斯称为“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公元前5世纪西方某一思想家提出这样的思考:禀赋好且有前途的青年只有经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做出许多伟大的业绩,否则,如果不学无术的话,他们就会因为没有智慧而愚昧无知地干出一些坏事,从而沦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该思想家是
A.泰勒斯B.普罗塔戈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苏格拉底早年说过:“希望知道事物的原因,知道一件东西为什么存在,为什么产生,为什么消灭。我认为是一件很高尚的事业。”后提出:“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认识的变化对古希腊的影响是
A.功利主义成为公民共同追求B.使个人主义发展为理性主义
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D.促进了哲学发展方向的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色诺芬得回忆和柏拉图的作品中,人们看到苏格拉底只是批判民主的某些缺陷而不反对民主本身,认为苏格拉底是一位真诚、热情为民主诊病的医师。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深受雅典社会民众敬仰B.肯定雅典城邦至上原则
C.质疑雅典民主政治体制D.反思雅典民主运行方式
6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平民领袖是人民的“谄媚者”。即所有政治领袖,要想被公民接受,获得他们的投票,唯一的方式就是“讨好”他们。他的这一观点表明古代雅典
A.领袖必须代表平民利益B.直接民主弊端明显
C.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体制D.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7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C.教育能使人认识美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21-11-01更新 | 401次组卷 | 62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综合练习十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在古希腊时期,很多人将“欲望”和“感觉"看成确证自己存在的重要依据。而在苏格拉底看来,这种依靠外部条件对自己存在的确证,无法经由人的内心抵达人的灵魂,因而是不可靠的。据此,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D.“人生而平等”
2021-10-14更新 | 33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模拟调研(五)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907次组卷 | 44卷引用:2021年高考湖北卷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亚里士多德认为伯利克里时期“法律渐渐失去了固有的尊严,而平民群众遂掌握了这种政体的最高治权,所谓的雅典民主史,不过是穷人权力不断上升并压迫富人的历史”。”对其观点的合理解释是
A.极端民主否定了法律应有的作用B.激进的民主制度并非理想的政体
C.法律至上原则受到公民大会挑战D.雅典贵族政治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2021-09-25更新 | 35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