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这表明苏格拉底
A.认同和体现了理性的精神,追求思想自由
B.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主张精英治理国家
C.更加强调个人主观感受,主张重塑人的道德价值观
D.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美德才是知识……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苏格拉底这一教义的提出
A.旨在强调人的思想自由
B.第一次把人类置于了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意在肯定人的自然欲求
D.与雅典的政局和智者的出现有直接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曾说:“决不该让年轻人听到诸神之间明争暗斗的事情(因为这不是真的)。如果 我们希望将来的保卫者把彼此勾心斗角、耍弄阴谋诡计当作奇耻大辱的话。我们更不应该 把诸神或巨人之间的争斗,把诸神及英雄们对亲友的种种怨仇作为故事和刺绣的题材。” 表明苏格拉底
A.蔑视神灵权威B.求真精神强烈
C.倾向思想专制D.注重道德教育
4 . 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在此,黑格尔强调了
A.城邦对个人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
B.宗教神学对城邦的控制渐趋松动
C.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日渐暴露
D.人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苏格拉底指出,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一观点
A.体现了人性与理性的相结合B.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C.旨在区分人文主义真假问题D.指出了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2022-01-18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苏格拉底认为,“好的生活”必然始于对德性的追求和对自我的认识,从对外在的自然事物的关心转向到对内在的灵魂德性的关心,凭借理性与言辞认识自己的灵魂所本有的德性。这一认识
A.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B.表明美德成为雅典社会主流思潮
C.有助于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D.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柏拉图学院门口写着“不习几何者不得入内”。这说明古希腊哲学
A.具有科学因素B.反对人文主义C.重视天人关系D.宣扬无神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比如“如果我想修鞋,我要去找谁呢?”类似这样的问题,像普通人可能会给出“去找鞋匠”的答案,但苏格拉底以此延伸引出各类型的匠人,最后问出:“谁应该修理国家这只船呢?”从细小的生活问题上升到关乎国家层面的问题,这体现了苏格拉底
A.崇尚人的理性B.提倡怀疑精神
C.注重启发思维D.珍视城邦利益
2022-01-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旨在强调
A.认识你自己B.中庸之道的人生境界
C.美德即知识D.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苏格拉底在探讨具体问题时,多次表示自己陷入了“疑难”。在《会饮》《斐德罗》等对话录中他多次宣称,只有神才握有智慧,而人是不可能掌握智慧的,只能追求智慧。其认知
A.体现出对理性的尊崇B.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C.否定了神的主导地位D.标志着人类自主意识出现
2022-01-0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