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具有特殊性,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可见,苏格拉底
A.鼓励人们发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B.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C.试图建立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
D.继承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B.首先强调人的价值
C.开始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D.开始了对人性本身的哲学认识
2020-03-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和人类社会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主张以德治民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制度
2020-03-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反映的是辩论中的苏格拉底和战国时的稷下学宫,这种思想活跃的局面,其共同原因是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民主制度的保障
D.社会变革的推动
2018-04-02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60次组卷 | 7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苏格拉底与人交谈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启发引导
B.平等相待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真题 名校
7 .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2019-01-30更新 | 1971次组卷 | 4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名校
8 . 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2016-11-27更新 | 847次组卷 | 64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A.孟子和苏格拉底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