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进行探讨。伏尔泰认为由于中国的政体温和,民众的财富逐年增加,人口也就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重农主义学派创始人魁奈认为在一个优良的政体之下,人民安居乐业,乐于生育,也有能力养育后代,所以中国人口增殖较快。伏尔泰和魁奈探讨旨在
A.缓和法国尖锐的阶级矛盾B.批判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弘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D.增强中法两国的文化认同
2 .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伏尔泰热情赞颂中国的法律、政治、道德,将其视为欧洲社会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认为中国是落后封闭专制暴政的国家。这两种认识都
A.源自于阶级立场的不同B.反映了反对君主制的愿望
C.服务于改造社会的需求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2022-03-19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3 . 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提到:“在培养青少年的道德情感时,应当发展青年自然涌现出来的善良情感,也要使他们在社会行为中接受痛苦的磨炼以生成坚定的道德意志,进一步转化成道德信念,最终使其行为始终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相一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近代西欧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B.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了批判性继承
C.是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必然要求D.对立德育人方式进行了理性思考
4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专制自由的观点截然相反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2021-04-01更新 | 338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二诊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学者认为:“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该思想最可能是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人非工具D.社会契约
2021-08-04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7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接触过有关中国的材料,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谈论过中国……堪称启蒙思想家领袖的伏尔泰对中国最为关注和仰慕,他曾说:“当我们还是野蛮人时,这个民族已有高度文明了。”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启蒙思想
B.伏尔泰赞成中国式君主专制
C.启蒙思想家认识中国比较片面
D.中国文明领先当时欧洲各国
7 . 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书中首先瞩目东方,肯定“东方给了西方一切”。学者认为,这是“第一次欧洲的标准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欧洲必须学会从外部来审视自身”。可见,《风俗论》的创作
A.改变了欧洲原有的世界观B.反映了基督教文明的衰落
C.加快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历史观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精神导师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自此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年间,正值清代的鼎盛时期。乾隆帝大力提倡“稽古右文”,设立四库全书馆,任命360多位高官。李者耗时十三年编成《四库全书》,《全书》按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共7.9万卷约8亿字,堪称中国古代丛书之最,它集中保存了中国古代丰富浩瀚的文献典籍,也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历来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的美誉。在丛书编纂过程中,一些与正统儒家学说和统治者价值观念相悖离、与清政权的统治思想和文化政策相抵触的著作未能收录,甚至遭到删改和禁毁,有关科学技术、生产技艺方面的书籍,以及记载国外地理、风土、人情的图书,也收录很少。

——摘编自黄爱平《<四序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1751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

——摘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2020-09-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和罗马平等观念的异同,并分析两者共同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卢梭作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他是平等权利最重要的辩护者。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不平等几乎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他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他把不平等视为人类社会一切邪恶的根源,因为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的出现,导致了人对人的依附与奴役。卢梭认为根据社会契约建立共同体,并消除不平等,这种社会契约“以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能在力量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定并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

——郑慧《中西平等思想的历史演进与差异》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关于平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平等观提出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