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3 道试题

1 . 材料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壬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竞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

——整理有关资料

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找出以上材料中不属于原始材料的一项(写出标号)),并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儒学的要义。

(2)如果要探究材料二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4)对材料四中陈独秀的观点,你持何看法?说明理由。

2017-10-0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卢梭在成名作《论艺术与科学》一文中提出,科学与艺术和财富与奢侈密切联系,使得风俗败坏,道德沉沦,因此,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无助于敦化风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卢梭具有明显的反理性思想B.科学与艺术造成了贫富分化
C.工业文明弊病开始初步显露D.西方道德败坏有一定必然性
2017-06-1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世纪时人们都相信,有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拉伯雷《巨人传》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曾说过,“要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三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是指什么?材料二中“现实的黑暗”又是指什么?什么是“埋性的阳光?”

(2)以材料三中提出的“原则”为基础,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的是何种政体?

(4)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4 . 《战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
A.基本一致B.继承发展C.相辅相成D.正好相反
5 . 你认为专制主义和民主思想两个体系最初的理论分歧是
A.国家是上帝的产物,还是人们契约的产物B.是继续封建割据,还是实现统一
C.是否保障人的生命和安全D.是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
6 . 梁启超曾自述道:“梨洲有一部怪书,名曰《明夷待访录》……这部书是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像平平无奇,但在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明夷待访录》和《民约论》有何相同之处
A.都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都主张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C.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D.都主张以民为本,实行君主立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中,其共同的思想倾向有   
①天赋人权思想   ②社会契约论思想   ③分权与制衡思想   ④主权在民思想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65年至1776年,巴黎沙龙活动进入全盛时期,在这里,与现实的等级社会中基于出身和财产等方面的差别相反,学识、优雅的举止、演说的才能至关重要,个人之地位往往取决于其“意见”的高下。这说明当时法国
A.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已被推翻
B.知识分子纷纷逃避现实
C.启蒙思潮在公众中的影响较大
D.注重文化艺术方面修养
2017-08-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中学2017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法国大革命前十年,谈论卢梭和阅读其著作的人已经远远超过了伏尔泰等启蒙运动主流派别的程度。大革命期间,革命的激进派奉卢梭为祖师,罗伯斯庇尔等把《社会契约论》当作圣经天天咏颂。卢梭的思想在大革命期间成为主流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他主张法国应建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
B.他更热情的歌颂理性,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为中下层群众提供了理论旗帜,适应了资产阶级对政治权利平等的追求
D.文章的情感丰富自然,通俗易懂,最具感染力
10 . 激进主义是指对现实怀有强烈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并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引发了世界革命,并赋予其思想……1789~1917年之间的欧洲(或实际上是世界的)政治,主要是赞成或反对1789年原则,或甚至更富煽动性的1793年原则的斗争。法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语汇和问题。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二 从进化论传入中国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上,激进主义一直占据主流地位……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可以成(视)为中国的“激进年代”。
——吴丕《进化论与中国激进主义》
材料三   1978年底,在邓的争取下党开始推行广泛的改革,旨在终止“文化大革命”的激进和乌托邦的做法……对毛泽东遗留下来并受到苏联影响的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进行变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法国的“激进民主”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分别有什么体现?
(2)试以中国20世纪前期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二观点的合理性(至少举两例)。20世纪50年代末,“激进主义”在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中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后,中国如何逐步摆脱激进主义,变革“集中化的经济计划”、“国有化的工业”和“集体化的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