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的启蒙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卢梭在《爱弥儿》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都是因为有了它(国家法律),才能获得人类最为珍贵的东西:行为中的美德和对美德的爱。只有受过祖国的好处,才会得到幸福的婚姻”。这表明卢梭
A.强调浪漫主义的婚姻追求
B.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C.赞赏封建时代的社会伦理
D.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2 . 伏尔泰相信政治权力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希望“开明”君主能动手消灭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卢梭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民主共和国,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他攻击英国议会制度,认为人民主权不能被代表。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B.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制
C.启蒙思想影响了后世政权设计D.两者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封建专制都盛极而衰,专制政治的弊害暴露无遗;思想界都非常活跃,大批的思想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中国有最激进的思想家黄宗羲,在法国则有卢梭。黄宗羲写过一本名著《明夷待访录》,此书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反专制的代表作;卢梭的《民约论》则成为西方前所未有的“人民主权”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立平《夕阳与曙光一<明夷待访录>与(民约论>之比较》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温州人宋恕首先发现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启蒙价值,积极向友人推荐。1903年,梁启超明确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同年,时为革命派的刘师培,也著文论述了《明夷待访录》具有中国《民约》的精义。严复虽反对黄宗羲,但他在翻译中仍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先辈们探索民主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为后人借鉴。

——摘编自方祖猷《再论黄宗羲学说在中国近代的启蒙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黄宗羲、卢梭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指出“17世纪的中国与18世纪的法国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就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夷待访录》的“价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指出黄宗羲为中国之卢梭”的社会背景。
2021-02-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伏尔泰在描绘心目中理想政治体制时说:“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在这个政府里,老爷们高贵而不骄横,且无家臣;在这个政府里,人民心安理得地参与国事。”这表明伏尔泰
A.主张开明的君主体制B.提倡天赋人权
C.反对限制君主的权力D.强调分权制衡
5 . 王夫之指出,为民为公,乃千古法的精义所在,君主虽位尊权重,其意志仅一人之义,属“私”.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害怕这个国王暴虐地执行法律.由此可知,两人主张的相似之处是
A.质疑和防止君权过于集中B.勾画未来社会发展蓝图
C.体现鲜明的民主共和精神D.都有新阶级力量的推动
2019-11-08更新 | 26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9年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便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启蒙思想家们力图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经济和教育,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教义,彻底摒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赞的论说。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代表人物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了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基于这一观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在卢梭看来,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故“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上述材料隐含了许多历史概念,从中提取一个相关概念,并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要求:提取的历史概念与材料   所述内容相关,并能从概念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阐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2016-11-27更新 | 1183次组卷 | 30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A.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B.议会至上,依法治国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019-11-08更新 | 238次组卷 | 5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2022-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说:“没有比在法律的借口下和装出公正的姿态时所做出的事情更加残酷的暴政的了。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不幸的人们正是在他们得救的跳板上被溺死的。”在此,孟德斯鸠认为(     
A.法律有阶级性B.法律地位至上
C.法律并非万能D.司法必须公正
2019-01-30更新 | 27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5届湖北省黄冈市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