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扩展、影响与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文主义其实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它的主旨是对人的本性的认识、分析和探究,对人给予理性的培养和教化。……对古代希腊人来说,人是城邦的动物。城邦个体公民的福祉取决于城邦的兴衰,城邦的兴衰取决于道德的兴衰,道德的兴表取决于城邦公民灵魂之善恶。因此,希腊人文主义者全部激情的焦点在于对灵魂的塑造、对心灵的关切以及培养人的理性的高贵,以实现理性基础上的个人与自身、个人与城邦、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状态。古典人文主义在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确立了人之为人的普遍性原则,创立了一种理性精神的美。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主义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在欧洲历史和哲学史中,人文主义主要被用来描述1416世纪间较中世纪比较先进的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是针对上帝的绝对权威提出的,其核心是从神权到人权,从神性到人性。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它是一个解神圣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凸显人的世俗性诉求。人不再为上帝而活着,活着也不再是为死后的世界做准备,应该尽情享受和追求此生的尘世的快乐。因此,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特质是世俗的、感性的,至少不是那么节制。文艺复兴对消解神权、确立人权、重建人的价值与尊严以及对思想束缚的解放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新•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有什么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出发点。

材料三 正因为激发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是古代文学艺术在视觉上的美感,而不是哲学的真理,使这场运动显得有些轻浮和不节制,没有真正重建理性的权威,欧洲人决定再一次向古代希腊世界寻找模范和灵感,这就是启蒙运动。什么是启蒙?康德回答说:启蒙就是理性的苏醒。从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到它的辉煌的顶峰康德,理性一直致力于解决人类的道德和社会问题。从精神特质上看,启蒙人文主义最接近希腊古典精神。然而,近代启蒙理性在近代科学的加盟下,把希腊的理性精神推向了绝对的权威……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3)依据材料三概括理性精神在启蒙运动时期有何发展?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0-03-1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习近平同志在指出:黄宗羲所具有的民主启蒙性质的民本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先秦到明末以前所有民本思想家都是以批判个别帝王的专制行为为主,尤其是秦汉之后的思想家往往把尊君与爱民融为一体,以至构成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黄宗羲对“后世之君”一概否定。 批判后世之君所立之法乃为自己家族服务的“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在明末以前,所有思想家均没有对帝王家族与民族国家加以区别,以至所有帝王都视自己家族之长治久安为国家的兴旺发达。他在《原臣》中指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进而认为官吏出仕“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明清之前的民本思想家往往把忠君爱民作为做臣的职责,始终把臣摆在仆的位置上。。黄宗羲认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黄宗羲则在《原君》中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摘编自韩锴《黄宗羲民本思想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民本思想的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二   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从人性自利的权利出发谈民利的正当性,与洛克保护私人财产的观点有其相似之处。黄宗羲在《置相》中提出的宰相与君主“同议可否”的制约思想;在《学校》中提出的“公其非是于学校”,实现士人议政的思想;从相权、学者议政权出发谈权力平衡,以防君主专制的思想与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有许多共同之处。

——摘编自韩锴《黄宗羲民本思想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评析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和西方启蒙思想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作用?
2020-03-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

——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新文化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的分配方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
4 . 启蒙与近代化

材料一 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明确提出,任何人在行使自由权的时候,决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因此,只有公共意志才是最高的人民主权,个人自由是受公共意志约束的。由于明确人权的最高体现是公共意志,自由的事业就成为公共的事业,由此就产生了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公开性和很高的透明程度。在卢梭看来,人民主权是不能分割、不能转让、不受限制、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在此之上不允许再有一个指挥者,因此一切决策均需以公共意志为准,公开地进行。

——摘编自刘宗绪《人的理性和法的精神——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主权的本质和特点。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共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下表是某位历史教师为学生深入探究启蒙运动提供的部分参考资料

编号参考资料作者出版社
《社会契约论》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论》柏克商务印书馆
《独立宣言》原件拓印版杰斐逊等
《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王希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詹姆斯·施密特上海人民出版社

(3)根据以上参考资料,指出学生围绕启蒙运动可以开展的探究角度,并说明理由。(要求:要多个探究角度,逻辑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以来,西方现代性的挑战导致了中国文明深刻的秩序危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从科技层面逐渐向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层面深化。戊戌变法期间,青年士子们展开了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纲常伦理的批判,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口号,要求将国民从传统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重建具有自主性和独立人格的新国民。辛亥革命后,一个延续千年的专制制度划上了句号,但革命的希望和光明很快就被黑暗的现实粉碎了。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专制时代的国民缺乏西方民族所具备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以及科学的精神在此前提下,任何政治革命都是不可能成功的;必须通过启蒙手段除去国民的劣根性,推动中国“人”的解放。

——摘编自谢毓洁《试论近代中国人的觉醒”》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他们生活在一个启蒙时代,过去是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只是到了他们的时代,人类终于从黑暗走进光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他们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接照这一设想,他们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严格管制,要求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寻找一种与理智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而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刁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觉醒”的原因并简要分析近代中国“人的觉醒”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实现“人的解放”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破坏作用。
6 . 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首先在佛罗伦孕育,这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12-14世纪,佛城(佛罗伦萨)成为地中海地区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商业资本很快转化为产业资本。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此萌发起来。佛城的政体独具特色,其政府各组织成员是通过相当复杂的民主选举产生出来的。佛城共和国在教会学校以外,大力推行世俗教育,建立起一整套世俗教育机构,包括文法学校(启蒙小学)各个修道院举办的学习班以及多所大学,佛城的世俗学校从13世纪之后开始兴旺起来。由此可见,佛城市民对新文化的需求并非一时冲动,人们对新文化的追求迫切又持久。

——于忠伟《试论意大利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城孕育》


(1)依据材料一,归纳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发源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此次思想潮流的核心思想。

材料二   德国文艺复兴重点是揭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的反动和愚昧,一些作品中强烈地反映出反对德国分裂、要求德国统一、摆脱罗马教皇奴役的思想。在法国文艺复兴过程中,政治思想上有反对暴君同拥护君主专制之间不同派别尖锐的斗争以及君主专制主义同地方封建分裂主义之间的复杂的长期斗争。

——刘明翰《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德意志和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它们呈现出不同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想家也崇拜古代的经典,崇尚积极入世的生活,抱着人与自然和谐的信念。但进一步提出创建一个人道、世俗、自由、开明、公民有权进行质询和批评,并且不受政府和教会干涉与威胁的新的世界。

——(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3)依据材料三,启蒙思想家对人的价值认识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联系与区别?
(4)上述思想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020-01-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关注人、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下面是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希腊那一学派的思想?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是谁?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材料二的三幅绘画中,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上述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思想?用一句话评价其历史作用?
2020-01-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学段(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启蒙运动在17世纪的英国表现为一种试图在上帝的羽翼下发展理性的审慎主张,在18世纪的法国表现为一种用理性来颠复信仰的激进姿态,那么它在稍晚的德国则表现为一种努力调和理性与信仰的稳健立场。作者旨在强调启蒙运动
A.对宗教的批判并不彻底B.理性内涵不断丰富发展
C.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权威D.核心的价值理念未统一
9 . 勒费弗尔说,“传统主义者把法国革命和理性主义等同起来”,甚至“人们一般把法因革命理解为笛卡尔的理性主义的产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理性主义加速了革命到来B.启蒙运动主要是政治运动
C.启蒙思想家提倡革命手段D.理性的价值在于引发革命
10 . 针对“现代化是否导致西方化”的问题,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家亨廷顿认为,希腊和罗马古典文明的遗产、天主教和新教、欧洲语言、精神权威和世俗权威的分离(或称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主义、代议机构、个人主义等西方文明核心的体制、实践和信念方面是西方文明包含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不是其他的文明具备的。下列对亨廷顿的观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必然会导致西方化
B.平等、开放、包容是各国文明的共同特征
C.各国的发展道路依附于本国的历史传统
D.西方文明的价值在于其发展的普遍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