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的原因和发展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主持编撰了《百科全书》。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经济学家等。该书用科学成果对抗宗教神学谬误;用民主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宣扬了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围绕《百科全书》的出版和发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狄德罗顶住教会、政府几次三番的迫害,终于在1772年全书出齐。该书问世后共出了七版,其中第一版就轻松售出了4000册。《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总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773年,清乾隆帝下诏开设四库馆,以纪昀等人为总编纂官,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声称集古今著作,“以彰千古同文之盛”。次年,又下征书令,要将“有抵触本朝之语”的书“尽行销毁”,最终被销毁的书籍多达三千余种,几与四库现书相当。1782年编纂初成后,先期抄写四部,藏于北京、沈阳等地,仅供皇室阅览。随后又抄写三部,分藏于江南,允许文人入阁阅览。《四库全书》接照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几乎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成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

——摘编自常建华《清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编纂中的主要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伴随着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思想家们转而从具体的经验和个别的事实入手,用分析的方法,重构人类的知识图景。理性不再是上帝的赐予,而是植根于人自身的一种禀赋和能力,人类不必依靠上帝的指引,完全通过自己的理性,就可以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进而改变世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摘编自[英]约翰·罗伯逊《世界史》

材料二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488条   满二十一岁为成年,到达此年龄后,除结婚章规定的例外外,有能力为一切民事生活上的行为。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不属于私人所有的财产,依关于该财产的特别规定与方式处分并管理之。

第1134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前项契约应善意履行之。

——摘自《拿破仑法典》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场“重构人类的知识图景”运动的思想武器和批判矛头。写出影响这一运动产生的物理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2)《拿破仑法典》是人类法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典所体现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分析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
2021-04-23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整个欧洲社会的道德伦理仍以基督教思想为基本准则,许多人文主义者也有着强烈的宗教情怀,他们始终把人与神的关系作为思想和作品的主要命题。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处处显示着人神对话的模式。……备受文艺复兴运动攻击的教会,有悖常理地赞助了人文主义者的文化活动。首先是教会的世俗化与教皇的人文主义思想,其次是人文主义者的宗教情怀,再加上艺术创作和生活本身的需要,可以说,教会与人文主义者是在相互利用。

——整理自周春生《文艺复兴史研究入门》

材料二     咖啡馆使原来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它成了雄心勃勃的共和党人的政治沙龙,启蒙主义的信徒传播激进思想和文化上的“芬尼大学”(即“便士大学”,因进入咖啡馆只需1便士而得名),自由报界新闻来源的俱乐部,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相会的乐土。法国人从此有了最经济的消遣方式,最方便的聚会场所,而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也因而有了最畅通的传播渠道。

——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新思想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思想传播特点形成的原因。
2021-05-1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4-16世纪,伴随着“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巨人”的代表人物。并提炼材料一、二、三所述三次运动的核心思想。
(2)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021-04-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越秀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民国时期的信仰危机要远远惨烈于了前两次,因为这一次远道而来的西方人无论是在物质上、制度上和科技上,最后都远远超过了中国人,而且他们还保留了蛮夷的野蛮和残暴。这就使得中国人不仅面临着信仰的危机,而且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人与西方人并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中国还占据着优势,远道而来的西方人不仅无法征服中国人的精神,也没有办法灭亡中国这庞然大物┅┅但是当西方列强开始转变策略,扶持同在东亚的日本进攻中国的时候┅┅彻底摧毁了天朝的最后一丝颜面,中国人的天朝信仰彻底崩溃,至今没有得到解决和恢复。

——王诚《论中美各自命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开始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引发了信仰危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中西出现信仰危机的异同点。
7 . 思想解放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的言论



(1)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关系。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发生也与自然科学有密切关系。牛顿的朋友记载:在晚餐后,我们走进花园,在苹果树下饮茶。在闲谈中他说正在思考引力的问题。事情的起因是:当他坐着冥想时突然苹果掉下来。他心里想: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地掉在地上。为什么它不斜着掉下,或者往上飞去?无疑地,原因在于:地球在吸引它。一定存在着一个吸引的力量:而吸引的力量一定在地球的中心,而不是在地球的任何一侧。因此,苹果才垂直落下,或者朝向地球中心落……这件伟大发现揭开了宇宙的面纱。自然界俨然成为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机械装置……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对启蒙运动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020-07-3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启蒙运动源自人们对基督教神学教条的怀疑。怀疑的缘由主要有两大发现:一是新大陆的发现,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圣经》居然对这两个事实只字未提!一下子就发生了信仰危机。

材料四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
(2)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3)根据材料三,分析启蒙运动发生的原因。
(4)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式的变化及导致此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
9 . 1755年,号称“虔诚之都”的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在科学家对地震原因展开思考与探索时,启蒙思想家则借此倡导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关于“上帝惩罚”的解释受到普遍质疑。对此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带有偶然性B.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全面冲击
C.自然灾害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D.突发事件加速科学理性思想的传播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在马可·波罗的中国行之后,一个极为正面的中国形象在欧洲流传长达五个多世纪。这一趋势在17~18世纪通过天主教传道使团得以强化。不同于由世袭贵族及教士把持的欧洲,这个国家不论出身而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现实给天主教传教士们留下深刻印象。中国皇帝对他们而言就像一个开明君主——哲人王,并通过文官系统来保障一个和谐、文明且不穷兵黩武的天下。以至于伏尔泰与莱布尼茨等欧洲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将中国作为正面的外来形象用来批判由教士与世袭贵族把持的欧洲教廷。

18世纪末,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开始急剧恶化。对比共和体制诞生的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工业革命,中国不仅被认为是无可救药地落后,而且毫无发展能力。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后,中国形象重新走向正面。鉴于欧洲文明的集体自杀,他们从中国引入充满神秘色彩的“道”,以拯救受自身文明进程所羁绊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深受朝鲜战争及东西冷战的影响,中国形象再次开始走下坡路。

可进一步断言,人们眼中的中国形象实际上很少是为了说明中国,而是用来满足有关自身民族的存亡、恐惧以及自身政治需要。这正印证了犹太人的一句名言: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

——摘编自(德国)卜松山《发现中国:传统与现代》


(1)依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以来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并分别指出每阶段变化的原因。
(2)结合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化,你如何理解“我们看不到事物的‘本来’面貌,只看到我们‘自己’”这句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