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 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材料二 伏尔泰(1694-1778)∶(它)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唯一国家..….在这个政府里,君主……..倘使想做坏事,那就会双手被缚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卢梭政治主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伏尔泰所指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为什么?举出实行类似政治制度的其它两个国家。
2021-05-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西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

材料二   “西学东渐”这个名词,随民国四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将容闳英文回忆录的中文译本(《西学东渐记》)开始流行。但事实上从16世纪后期开始,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朱维铮《再读近代史》


(2)用史实说明,从16世纪后期到中国近代前期,“西学东渐”是怎样一步步地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正统地位的。
2020-12-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他还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并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且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较晚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如孟德斯鸠、卢梭等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毫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编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两者目的在本质上有何相同之处?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教会内部的虞朽堕落给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发难的口实。人文主义者将矛头指向教会,他们大声疾呼主宰世界的是人,而不是上帝或神灵。他们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神职人员的腐化堕落和黑暗愚昧,揭露天主教会和教皇的腐朽、罪恶。他们反对神权,批判教会宣杨的来世现念、禁欲主义、蒙昧主义。他们还直接揭露教会的腐败,攻击教士的丑行。人文主义者绝大多数都是宗教信徒,他们没有彻底抛弃宗教和否定基本教义,且大多承认神的存在。他们乐于接受教皇及教会的保护和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活动。

材料二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一个理想的国家,是要通过不同因素之间的协调而获得和谐。”

——(古罗马)西塞罗


(2)概括材料二中西塞罗的思想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材料三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我们可以看到,新济贫法实际上是对旧有济贫法的——次重大变在救济方式、救济对象的确认以及具体的管理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变化。从旧济贫法到吉尔伯特法、斯皮纳姆兰法,政府的救济在不断的宽松,而新济贫法则一反常态,使济贫要求变得严厉起来。

——摘自百度百科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规定的主要目的。并扼要说明此法出台的历史背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6 . 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法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法治观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

2017-1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优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代表作基本主张
李贽(1527—1602)《藏书》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对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1313—1375)《十日谈》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法国哲学家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提出了最根本的哲学问题: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上帝、人性、善与恶。同时,他们不满足于只是少数教授和学者们的抽象争论和象牙塔里的沉思,他们希望影响大众,说服大众。他们热情地承担了改良社会和人性的责任……最有名的、在许多方面都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是弗朗索瓦·玛瑞·阿鲁埃,他以伏尔泰的笔名闻名于世。在他漫长的生涯里,写了七十多部有趣的著作,他一生都在极力反对法律的不公正,以及法律面前阶级的不平等。

——(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说明当时西方产生这种思想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伏尔泰的思想为例,说明法国哲学家们是如何“改良社会和人性”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材料一

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成为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四一   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1)在材料一的“观点或名言”中,这些中外思想家共同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对此,18世纪的伏尔泰提出什么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及主要理由。
(4)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苏格拉底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四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弊端的批评。
(2)分别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分析两人所处的相似政治背景
(3)据材料四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二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4)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