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孔子的面貌随时代、阶级不同而变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不遗余力地宣扬、倡导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堪称欧洲孔门第一弟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孔子”与“朱熹的孔子”的差异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孔子的原因。
2021-02-0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变化中的孔子

材料一   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巴黎,1687年)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1913年)

材料三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1917年)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分别如何评价孔子?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历史上孔子形象的嬗变?

4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描绘成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理想国度,将其作为法国政治改革蓝图的现实依据。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B.不能正确认识当时的中国
C.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1718世纪东西方著名思想家的教育主张



解读上表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6 . 在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极端赞扬,孟德斯鸠批判地接受中国文化,而卢梭则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下面对三人做法解读正确的是
A.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B.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C.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D.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2020-12-09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辽市辉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9-20高二上·北京西城·期末
名校
8 .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批判中国专制,以此力证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伏尔泰则把中国称为开明君主式的理想国度,以此描绘法国宗教宽容君主开明的改革蓝图。这表明启蒙思想家
A.通过解读中国推动社会启蒙B.准确塑造了彼时中国的形象
C.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发展D.认为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2020-02-22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验历史试题
9 . 对下面时间轴呈现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
③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④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相互推动
⑤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③⑤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欧洲失望的启蒙思想家们依靠16世纪以来在华传教士带回的有关中国的信息,了解、关注中国。伏尔泰便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首屈一指,实行的完全是一种理想的开明政治制度,皇帝不可能专断,也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伏尔泰景仰孔子,认为孔子教人如何做人、如何治国,并以成吉思汗折服于汉族官员的高尚情操诠释孔子的道德。此外,启蒙思想家魁奈等人也对中国大加赞赏。

——摘编自陈晓华《中西互动视角下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等

材料二   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思想家将中国形象极端化。例如,孟德斯鸠猛烈批判中国他在与定居法国的中国人黄嘉略的交谈中了解到:中国人把法比作一张网,百姓比作网中的鱼,鱼儿虽还能游动,却无自由可言。他将中国政体归入到专制主义行列并加以批判。他指出中国没有“法”的精神,中国历朝除开国初的几任君主,其后继者都腐化、奢侈、息惰狄德芡也从政体、人口、社会、科学技术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尖锐批评。

——摘编自董玉洁、钱乘旦、杨宁一《圆明园:意象中的崩塌》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们关注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孟德斯鸠认识的中国形象,并综合评价这些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