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的是
A.元杂剧B.昆曲C.汉剧D.京剧
2022-03-05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周传家先生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将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历程用六个诗句来概括:“其一、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二、山重水复路漫漫;其三、日出江花红胜火;其四、涛似连山喷雪来;其五、不尽长江滚滚来;其六、春在溪头荞菜花”,其中“春在溪头荠菜花”是指(       
A.先秦的歌舞和傩戏B.宋代南戏广泛传播
C.元代杂剧的繁荣D.清代中期京剧形成
2022-02-2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清代乾隆、嘉庆时,戏剧领域出现了花部与雅部的激烈竞争,所谓雅,就是正的意思,当时奉昆曲为正声;所谓花,是指地方戏的声腔花杂不纯,多为野调俗曲。当时统治者极力压制“花部”,但最终花部遍地开花称雄剧坛。这是由于花部
A.受到了各阶层普遍欢迎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推动了世俗文化的发展D.占据了戏曲文化的主流
2022-02-2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A.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人们的世俗追求
C.冲破了理学对思想的束缚D.说明科举制度的发展
5 . 戏曲是综合艺术,它在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北方、西域和南方民族的乐、歌、舞、语言和人物表演手段,形成独特的艺术品格。如元杂剧大量反映北方民族性格、生活等;明清传奇也有大量表现南方民族生活题材的作品等。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体现了
A.艺术中心的转移B.地域文化的消逝
C.艺术价值的升华D.民族文化的交融
6 . 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
A.京剧B.昆曲C.秦腔D.杂剧
7 . 有学者认为,京剧是千百年来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相对于其它一些戏曲(如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晚清京剧成为主流戏曲,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要B.艺术审美的价值更高
C.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D.得到各阶层一致认可
8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文学艺术不断成熟。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是
A.唐诗B.宋词C.元杂剧D.清京剧
9 . 京剧起源于“朱子桑梓”安徽,很多曲目都体现了历代徽州人对传统道德的尊重,如《将相和》的爱国和谦让精神,《铡美案》中包公的正义等。在徽商的运作下,徽班的伶人抛弃门户之见,徽调与汉调合流,京剧作为一个新的剧种诞生。由此可知,京剧
A.源于对儒家道德的宣扬B.建立在中华文化深厚的基础上
C.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成熟D.是宋明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10 . 乾隆年间,朝廷要求地方官员查禁大量戏曲剧本。在禁毁一些民间剧本的同时,朝廷鼓励并组织力量改编和创作了大量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忠君孝亲,劝人向善一类的剧本,供民间戏曲表演。这一措施意在
A.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B.促进文化艺术作品创新
C.阻止儒家思想的传播D.借助戏曲强化思想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