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艾赛亚在评价某一科技成果时说:“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它为基础的。”“它”是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时期传播近代科学的形势发生了重要变化。1896年以前出版的西学译著,中国人翻译38部,中外学者合译123部,外国人翻译139部。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学者翻译415部,中外学者合译33部,外国人翻译33部。此时,中国也出现了上海科学仪器馆等很多科学团体,科学传播达到新的规模,传播的途径更宽阔、内容更丰富,国人对科学的认识更加深入了,对科学的传播和宣传已经成为在国民中进行思想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史革新《辛亥革命与近代科学传播》

材料二从1763-1914年,是欧洲获得世界霸权的时期。这期间,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早期的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16、17世纪。赫伯特·巴特菲尔德认为,17世纪的科学革命使基督教兴起以来的一切事情都相形见绌。18世纪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与科学革命互相影响。19世纪末,科学在西方日益重要,它创造了全新的工业,影响了西方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正是科学及技术,使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成为可能。因此,从前的从属民族,如今正力求通过弄清楚西方对人类贡献的秘密,来矫正现有的不平衡状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前后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学革命在欧洲近代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

2018-07-07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1601一1700年间英格兰精英人士初始兴趣取向中宗教与科学所占比例的对比表。二者对比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1601~16051631~16351651~16551696~1700
宗教(教士和神学家)7.0%6.3%5.4%1.9%
科学1.7%4.6%7.0%5.2%

A.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B.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
C.宗教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D.科学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4 . “实际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对自然界的这种解释
A.揭开了天体运行的神秘面纱
B.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发展
C.弥补了经典力学认识的不足
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变规律
6 .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这段话表明
A.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天文学与物理学的进步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C.哥白尼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
D.科学的进步拓展了人们的心理视野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科技发展出现的变化,指出16-19世纪中西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变化的原因。
2019-1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8 . 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总为每次新的有关发现所证实。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它有局限性。在亚原子结构的无限小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这是在评价
A.生物进化论B.经典力学C.量子理论D.相对论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巨贾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司马迁以赞赏的态度将其写进《史记》中;宋明理学却给女性的道德规范作了最苛刻的规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就是大逆不道的;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鬼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事业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1)材料一中宋明理学家和李贽对同一事件的评价截然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他们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2018-01-09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康中学、于都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这一观点说明了牛顿的发现(     )
①可以改变人的世界观②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③对思想家们描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产生影响④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