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牛顿的经典力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科技的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牛顿的时代,光不再是弥漫四周、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它的规律可用反光镜和透镜来研究,它的颜色可用三棱镜来分析……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

——(英)WC丹皮尔《科学史》

材料二   工具理性不同于价值理性之处就在于它更加强调技术上的精确性和可计算性,以客观结果为衡量依据,而这种“理性”形式与关注客观结果、注重精确性、讲求实践性的科学精神有相通之处,科技进步使后者逐渐由自然科学领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从而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特性,现代法律体系、行政管理体系、现代社会科学体系,甚至现代派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工具理性的特征。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德国的崛起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企业与政府合作……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结构,推动科技与工业的发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牛顿时代人类对光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以及爱因斯坦对光学发展的贡献。光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请从文化艺术角度举例来说明。
(2)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请以近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崛起的原因。
2021-12-3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创新致远协作体2022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辈们在各个领域奠定了基础,牛顿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性人物,将许多领域的发明和认识进一步系统化,将科学革命推向了高潮。在数学领域,牛顿开辟了数学新纪元;在光学方面,牛顿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在力学领域,牛顿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统一起来,完满地解决了行星何以按照一定规律围绕太阳运转的问题。

——摘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在科技发展史上,20世纪前半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发生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化。这一时期,物理学革命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首先提出“能量子”概念。在普朗克之后,又经过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到1925年左右才最终确立了量子力学这门学科。量子力学的建立,极大地加速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准备了理论基础。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改编


(1)材料一说牛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性人物”,结合所学,请从数学、光学、力学三个视角加以简要说明。并结合材料归纳牛顿力学体系形成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在普朗克提出“能量子”概念后,“经过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量子力学这门学科”的过程,并用一句话指出量子力学在现代物理学中的地位。
2020-12-2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1届高三12月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 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宋元明清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9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明前期中国的科技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并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
2020-12-2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德化一中、漳平一中、永安一中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材料2: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莱布尼茨……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据统计,从1851年至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5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材料3:1865年~1913年美国专利注册情况统计表:

年度专利和设计专利注册数其中对外国居民颁布数
1865~1869年10895283
1875~1879年13689634
1885~1889年216661609
1905~1909年332203556
1913年339174212


(1)根据材料1,指出3世纪以后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2、3,分别指出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德两国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2020-01-0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中学北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科技发展出现的变化,指出16-19世纪中西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变化的原因。
2019-1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及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界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元末明初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特尔吉乌斯》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后发现,16世纪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非常高,除“四大发明”外,还有很多发明,如机械钟、铸铁技术、瓷器、马镫马具、独轮车,拱桥等都首创于中国。“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这个疑问被学术界命名为“李约瑟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出现“李约瑟难题”的原因。

9 . 西方人文精神在17、18世纪有了相对完整的发展。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以为天体是神圣而不腐坏的,……而今人们却这样把天体纳入研究范围之内,并且证明天体也按照……牛顿根据地面上的实验和归纳所得到的力学原理,处在这个巨大的数学和谐之内。……从前人们认为他们所居处的世界,是一个富有色、声、香,充满了喜乐、爱、美……的理想的世界,现在这个……世界则是一个……量的世界,一个服从机械规律性,可用数学计算的运动的世界。

   ——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很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伏尔泰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性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牛顿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即“牛顿革命”。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对自然的认识(知识、方法两个层面)角度,简要阐释“牛顿革命”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法国人为“五尺高的小动物”的国家政治民主化提出的四条重要“定律”。并指出启蒙运动的目标与文艺复兴相比,发生了什么大的变化?
2018-12-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舒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四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因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文明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