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气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
A.始于纺织业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C.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以电力作为主要能源
2018-04-10更新 | 128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018-02-10更新 | 308次组卷 | 43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动画片《葫芦兄弟》中“顺风耳”的形象让人记忆深刻。现实中人们真正实现“顺风耳”功能的是
A.法拉第------电磁感应
B.西门子--------发电机
C.贝尔-------电话机
D.马可尼------无线电报
2018-01-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华侨中学三亚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文科历史模拟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哲学的困难好象在这里——从运动的现象去研究自然界的力,再从这些力去验证其他现象;书中第一、第二卷的一般命题就致力于这个目标。在第三卷中我们阐明了世界体系,作为这方面的一个例子。因为根据第一卷里用数学证明的命题,我们在第三卷里由天象推出把物体吸向太阳和几个行星的重力。我们又从这些力,使用其他数学的命题,推演出行星、彗星、月球和海水的运动。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二:







图一:早期火车机车图二:早期内燃机图三:直流发电机厂房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材料涉及了哪些物理学成就?
(2)材料二中图一所示交通工具的动力是什么?图二所示的动力催生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奠定了图三历史现象的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谁?
(3)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的领域有何不同?由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科技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的?
6 .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是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汽船
②有轨电车
③蒸汽火车
④飞机的出现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2018-01-24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侨中三亚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理科历史期末测试模拟试题
7 . 新发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职业,下列职业按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电话接线员一火车司机一空姐一网络管理员
B.电话接线员一空姐一火车司机一网络管理员
C.空姐一电话接线员一火车司机一网络管理员
D.火车司机一电话接线员一空姐一网络管理员
2017-11-12更新 | 108次组卷 | 34卷引用: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8 . 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右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017-10-31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灵山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铁路两旁人山人海,许多人跟着火车跑,另外一些人骑在马上,沿路旁跟随着火车。在临近达林敦的路上有一个大斜坡,史蒂芬孙决定在这个地方试验火车头的速度,他发出警告清除道路,加快行进,速度达每小时十五英里(二十四公里)。列车到达林敦车站时,才知道车上共有四百五十个乘客,载重共九十吨。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材料三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you”(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现在,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的时代,欢迎你来到这个时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史蒂芬孙驾驶的火车以什么为动力?

(2)材料二展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它促进了哪些能源的大量开采和利用?

(3)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进程。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计算机、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分析网络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者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B.民主体制的普通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民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016-11-27更新 | 213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海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