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信息技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二战后,微芯片的发明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有了微芯片,就能开发更加经济高效的小型计算机系统和现代化的电话网络;有了微芯片,就能替代以前由人力劳动所承担的例行工作。它的发明和使用(     
A.促进了通讯技术的出现B.有助于产业和生活方式变革
C.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D.表明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2 . 德国政府希望利用“工业4.0”的巨大潜力来夯实其制造业的基石。如果零件本身能够与生产设备进行交互,或者零件在需要修理时能够自我完成修理,当人、机器和工业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智能联网时,就实现了“工业4.0”。这表明德国经济的变革
A.兼顾到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B.突出了人工智能的效用
C.致力于挖掘工人最大的潜能D.为构建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2-01-17更新 | 111次组卷 | 21卷引用: 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新冠疫情爆发后,为解决学生不能到校上课的困难,贵州省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空中黔课”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了“停课不停学”。这种网络教学方式的成功运用反映了
A.网络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教学B.传统的教学方式毫无优势可言
C.互联网成为唯一的学习媒介D.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
2020-12-15更新 | 1795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的网购市场,每年的双十一都成为中国网民的购物狂欢节,如图是历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破千亿的用时,这说明了
A.网络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B.互联网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C.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性产业D.技术进步带来实体经济的重新复苏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图所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生产生活方式的历史大变革B.欧洲一直是世界的科技中心
C.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D.科学理论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国,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清)大学士倭仁

材料二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这便是当前世界思想的一个转折点”。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

材料三   2015年,斯蒂芬·霍金警告称,在接下来的100年内,随着在科学技术领域获得飞速发展,人类将面临自我毁灭的危险。而早在2014年,霍金就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

——摘自互联网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身份的人物都会对科技与国家民族的盛衰和人类的命运发出不同的声音。请选择上述任意一则材料,明确写出人物的观点,并结合材料中人物的身份、时代背景理解或解释该观点。(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8 . 人工智能(AI)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工作或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
A.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B.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C.给从事单纯重复劳动者带来失业风险
D.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2019-11-11更新 | 63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7年,日本学者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迈进。这说明信息化
A.导致社会生产出现融合趋势
B.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
C.加速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
10 . 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脑力劳动者人数迅速增加,他们被称为“白领工人”。20世纪40-70年代,美国“白领工人”的总数从1508万人增加到5105万人。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升级
B.中产阶级出现
C.大众教育普及
D.科学技术进步
2019-06-03更新 | 747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